【本報訊】江門市舉辦「融通大灣區˙同心向未來—江門市全球招商大會」,主會場設在江門,並在澳門、香港設分會場,採取「1+2」形式,通過線下線上聯合為江門市招商引資作出推介。澳門分會場設於中華總商會5樓,有近50人與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立法會副主席、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國企業協會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傅建國,全國人大代表、立法議員、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崔世平,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劉藝良,廣東省政協常委、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委員楊道匡,廣東省政協常委、澳門建築置業商會理事長、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莫志偉,河南省政協委員、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澳門中華總商會會董張樂田出席澳門分會場。
灣區1小時生活圈 中歐班列便捷物流
江門市政協主席張元醒致辭時表示,江門澳門兩地淵源深厚,交流頻繁、溝通緊密,擁有深入合作的內在動力、扎實根基和廣闊前景。而江門戰略區位突出,地處珠江口A字型格局,又有1395平方公里全廣東面積最大的規劃面積,發展空間廣闊;建有多個科技創新實驗室,創新活力迸發。另外,江門市還具有產業門類齊全,營商環境卓越,城市品質優良,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等優勢,且加強與澳門公共服務政策對接,推進貿易自由化。期望藉本次招商大會作為契機,發掘商機、找準項目、借勢發力,成為江門城市發展的合夥人。
澳門江門同鄉會會長陳少清表示,江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與灣區重點城市形成1小時生活圈;又有中歐班列能通過陸路將產品送往歐洲,大大縮短物流時間。江門投資機遇處處,希望發揮好同鄉會橋樑作用,促進兩地商貿、投資活動。江門發展具後發優勢,投資機遇多,冀發揮好同鄉會橋樑作用,促進兩地商貿、投資活動。
兩地拓一程多站遊 把握灣區旅遊機遇
澳門江門同鄉會首席常務副會長、澳門經濟民生聯盟主席劉家裕發言時指,江門是座適合澳門青年前往大灣區發展的首選城市,經民聯將會組織有興趣且專業對口的澳門青年到當地深入了解,從而吸引他們到江門居住和發展。
澳門江門同鄉會副會長、立法議員鄭安庭表示,疫情之前,澳門每年的旅客量達3000多萬人次。通過加強江澳合作,可以將其中一部分遊客輻射到江門各區,使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非終點。黃茅海大橋預計於2024年通車,由澳門前往江門只需30分鐘,兩地應開拓更多「一程多站」的旅遊產品,為旅客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有利於加強協同效應,充分把握大灣區旅遊發展的機遇。
推出聯通金融產品 助力經貿發展雙贏
澳門江門同鄉會副會長、立法議員羅彩燕說,受限於本澳地域面積小、本地居民人口有限等客觀因素,加上本澳經營成本開支高,都不利於本澳企業發展。
而對比澳門,灣區各方面條件可彌補澳門經濟短板,相信將會有愈來愈多本澳企業走入大灣區發展,其中江門正好彌補澳門所需。她促請江澳銀行業界配合兩地監管,積極研發並推出互聯互通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助力實現兩地經貿發展雙贏。
澳門江門青年會監事長、廣東澳月長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正文稱,隨著內地疫情防控效果日益顯著,大眾消費的後疫情時代即將來臨,市場對休閒旅遊的需求一定會在歷經3年的壓抑後贏來報復性反彈,這正是江門運用好豐富旅遊資源,發展獨有僑鄉旅遊目的地的大好時機,也是澳門休閒旅遊產業資源融入灣區發展的切入窗口,在此形勢下必須加快腳步,加速融入。
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通過視頻發言提出3點期望,一是積極推動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鼓勵有能力的澳門人投身大灣區創業就業;二是建設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三是為年輕人創造條件,讓他們有創業、就業的機會,助力年輕人向上流動。江門提出的「港澳融合」工程讓這3點期盼有了更廣闊實現舞台和機遇。相信在「港澳融合」工程的加持下,雙方合作必將進一步走向深入,取得更加豐碩的雙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