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對中老年母女倒斃住所1年後始被揭發,引起社會議論紛紛。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昨回應稱,當局現正研究如何打破數據壁壘,及早找出隱蔽長者。她認為,應優化機制和研究利用新技術,及早發現和主動接觸有需要協助的長者。如探討通過加強與住戶的聯繫,以及透過敬老金、養老金、社會服務和醫療等資料系統,發現社區中一些較少與社會接觸或住得相對隱藏的長者。她希望社會大眾多關心身邊的長者,尤其親友更能及早了解長者狀況,有信心大家共同努力,可解決有關問題。
各部門協調解決資料互聯
歐陽瑜稱,之前出現類似問題後,一直思考如何打破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如透過敬老金、養老金、社會服務和醫療系統等,發現較少與社會接觸或住得相對隱蔽的長者;又或是賦權予相關部門,在有需要時進入單位。以社屋為例,能否透過與房屋局溝通,讓預先簽訂同意書的戶主,在有需要時可有後備匙進入單位,她認為首要必須與居民接觸溝通。同時,希望利用科技手段,例如發現手提電話一日之內完全無運作,則可能定義該名使用者出現問題,相關單位會主動接觸了解情況。
被問及2022年西坑街發生七旬姊弟倒斃住所多時才被發現的事件,如今再有長者母女倒斃住所逾1年才被揭發,當局會否為此檢討?歐陽瑜回應指,政府有比較過該兩宗事件,2022年的案件更複雜,因為當局沒有相關人士任何資料,連就診記錄都沒有;至於西墳馬路發現的母女則有部分資料,當局正整合相關資料。
她又稱,當發現沒有其申請援助的資料時,已不斷尋找對方。期望未來有相應機制,可更早發現類似情況,亦有信心與各部門協調和解決資料互聯問題。
重視生命料不與個資衝突
至於有關工作會否涉及侵犯長者私隱,社工局局長韓衛稱,敬老金每年都會做風險檢查,但時效上每年一次的確未必能及時發現有問題的個案;但會因應每部門收集數據的目標不同,敬老金以發放為目標,是否具備條件予其他部門做數據互聯,這需要根據程序處理。當局會同步透過不同方面發現隱蔽個案,包括透過社會服務系統、與社區商戶合作、研發手機應用程式等,期望藉此結合不同的數據評估,盡早發現危機個案,相信以長者生命安全為依歸的情況下,不會與個人資料保護法有衝突。
另外,經關於長者公寓餐廳商舖的開標情況,韓衛回應稱,暫時收到1份申請,經已開標,開標委員會檢討有關投標情況,所有文件都符合,已正式作為確定名單,具體內容要待委員會作評分和分析後,再按相關規定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