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瑜冀澳大獻力建灣區人才高地

推進國家新質生產力 勉學生勇擔時代使命

586

  【本報訊】澳門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昨午在澳大綜合體育館舉行,1718名學士學位課程學生獲頒畢業證書。行政長官、澳門大學校監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致辭時冀澳大抓緊發展契機,為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她又在勉勵澳大畢業生時表示,青年是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希望秉持「仁、義、禮、知、信」的校訓精神,勇擔時代賦予的使命,並在實踐夢想的征途上迎難而上,永不言敗。

  歐陽瑜,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林金城,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等主禮畢業典禮。

  歐陽瑜致辭時表示,澳大作為一所服務澳門、面向國際的公立綜合性大學,一直積極貫徹特區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穩步提升辦學及科研水平,堅持朝國際頂尖學府方向發展,在培育愛國愛澳高素質人才上作出重要貢獻。近年亦緊貼大灣區、合作區等重要國家建設方向,在拓展區域及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績。

  優化科研環境為社會輸送人才

  她續稱,隨著國家公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本澳高等教育迎來更蓬勃的發展前景。期望澳大捉緊發展契機,為包括合作區在內的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在生物醫學、集成電路、智慧城市、先進材料等優勢學科領域的科研創新上展示更大作為,並在助力國家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成中發揮力量。

  宋永華指出:今年是澳大遷校橫琴10周年,10年來,該校通過落實立足澳門、共建灣區、融入國家、走向世界的發展定位,不斷完善多元、開放和包容的校園環境,持續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和協同開放的科研環境,積極從全球各地延攬更多高水平的知名學者,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被列為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實現國家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這一代人的重要際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在今年「雙慶」節點上,宋永華提出3點勉勵準畢業生:立青年之志,錘煉過硬本領;擔青年之責,勇立時代潮頭;揚青年之智,建設美好未來。以澳門大學校訓「仁、義、禮、知、信」為指引,以才智和勇氣開創屬於自己的新篇章。

  副教授黃輝獲頒發卓越教學獎

  畢業生代表唐卓文致辭時稱,到澳大讀書之前,曾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獲澳大錄取後,非常珍惜在澳大讀書的機會,努力學習,也努力玩樂,最重要的是把一路上的小小成就作為動力,實現更大的目標。期望同學對音樂、電影、故事這些所謂「無用」的東西產生興趣,豐富生活。要花時間陪伴家人,因為永遠沒有比現在更為合適的時間去陪伴他們。對待不幸的人要有同理心。這些都將成為財富。

  同場頒發「澳門大學卓越教學獎」,表揚及嘉許1名在教學上表現出色的教學人員。經過嚴格遴選,2023/2024學年的獎項由澳大科技學院電腦及資訊科學系副教授黃輝奪得。

  卓越教學獎的遴選及評審過程十分嚴謹,由具代表性的遴選委員會從眾多學院的提名中選出1名獲獎教師,獲提名者均為各學院優秀教師獎得主。評審準則包括教學理念;相關專業知識的深度;傑出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成效;對課程發展有傑出貢獻;具有激勵學生智力持續發展、引發其積極學習的能力;創新教學方法的運用;推動校內外卓越教學的領導才能。

  應培養學生學術社會責任兼備

  黃輝對獲獎深感榮幸,表示這是一份極大的榮譽。他積極參與課程體系改革、教育創新和推廣專業認證。在他的教學方法中,他嘗試推動基於科研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互結合,令知識得以靈活運用。另一方面透過推動自主學習,讓學生深入參與並全面掌握課程內容,挑戰和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解難能力。此外,黃輝深信1名理想的教師應培養學生成為學術及社會責任感兼備的公民,讓他們在校內外均取得成功,積極為社會作出貢獻。

  黃輝於1998年加入澳大,在科技學院擔任研究員。他分別在澳門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在清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專長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計算語言學、機器學習等領域,現已發表170多篇學術論文。基於黃輝在相關研究領域的重大貢獻,他分別於2022年和2012年獲澳門科學技術獎的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其指導下的研究項目亦屢獲殊榮,部分在澳門及亞太地區比賽中斬獲大獎。黃輝亦榮獲澳大科技學院頒發2023/2024學年優秀教學獎。他研發出首個「中、葡機器翻譯系統」,目前正擔任澳大自然語言處理與中葡機器翻譯實驗室(NLP2CT Lab)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