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何雋捷橫琴報道】為加強本澳中文媒體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了解,新聞局、中聯辦宣文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主辦的「澳門中文媒體橫琴行」昨起一連兩日舉行,第一站參觀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該院辦公室主任王智鴻介紹說,橫琴醫院為促進粵澳醫療深入融合發展發揮平台作用,包括與澳門各醫療機構、大學交流合作,深化兩地醫生交流培訓,建立兩地醫療衛生共商共建共享體制、推動澳門醫生跨境執業等,力求為珠澳市民提供更多元、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代理副局長馮方丹表示,目前橫琴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475名,執業醫師共248人,港澳短期行醫醫師66名,共有兩家澳門醫療機構落地橫琴。未來將有包括在建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橫琴至和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項目等基礎醫療設施投入使用,促進更多高端醫療機構落地。未來深合區民生事務局將致力構建多元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拓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建設卓越衛生技術人員隊伍,打造智慧醫療衛生服務平台。
與鏡湖建互聘互建設人才隊伍
王智鴻表示,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於2019年12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立足橫琴及港澳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診療、康復治療、急診、住院等服務,同時提供高水平急危重症、疑難症、專科診療等醫療服務,充分利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政策優勢,積極打造具有國內和國際影響力的共享醫療平台。由去年1月至今年4月,醫院診療量達146.41萬人次,累計服務澳門居民及澳門往返人員約40.26萬人次。
他續指,醫院同時推動珠澳融合,共建互贏,包括與澳門鏡湖醫院、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培訓基地,在珠澳兩地建立互聘機制、會診、轉診等方式,促進兩地專科能力提升和人才隊伍建設。目前,醫院共有62名澳門醫生在院內跨境短期執業。
在橫琴醫院跨境執業的澳門醫生趙雲橋稱,作為第一批入駐醫院的跨境執業醫生,雖有挑戰,但也能起到先行先試作用,有責任為港澳醫生前往橫琴執業打好基礎。他又指,橫琴所能接觸到的病例更多,更有利於醫生積累臨床經驗。
澳人文關懷細緻橫琴輪候短
在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學習了1個月門診管理的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門診護士長陳藝丹分享說,在鏡湖醫院學習時感受到澳門在人文關懷方面的服務做得十分細緻,令她印象深刻,亦教導護士面對病人時要更加了解其需求,在細節處做出改變。
前來橫琴醫院就診的患者張女士表示,醫院輪候時間比澳門短,不超過半小時,且兩地醫療水平相當,設備先進,且橫琴醫院十分關心病人需求,醫療人員都十分熱情,毋需特意回澳門就醫。
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醫務科主任蘇文指,醫院的指引均採用簡體、繁體及英文,亦有粵語、英語、日語等服務人員,推出便民、方便澳門人識別及問診,了解醫院服務。他續指,目前澳門跨境醫師可以輕鬆進入橫琴出診,但對內地醫師來說,卻受限於簽證問題,不似澳門醫師般可頻繁兩地走動並長期逗留。他稱,若簽證限制能夠打破,相信會經常安排醫護人員固定在澳門出診3個月至半年以上,更加便利兩地醫療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