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通事務局與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昨出席離島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會議,探討在「一周一行」及「一簽多行」政策下,如何優化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周邊的公共交通承載力,以應對增長的客流。會議昨下午在石排灣社區綜合大樓禮堂舉行,交通事務局運輸管理處處長劉雅康,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傅嘉雯、趙智豪介紹有關工作,社諮會召集人周偉迎,副召集人梁俊傑、李永健、阮舒淇主持會議。
梁俊傑、委員黃駿傑會後引述會議內容時稱,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二層交通樞紐平台去年11月全面對外開放,5條巴士日間路線和1條夜間巴士路線直達往來橫琴口岸,覆蓋範圍到關閘、港珠澳大橋、北區、黑沙環、路氹城、石排灣以及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除公共巴士服務外,目前旅客或乘客都可以乘搭的士經蓮花大橋或澳門大學連接的行車天橋進出相關口岸區。此外,自駕轉乘方面,居民亦都可以利用蓮花路停車場或蓮花路重型汽車停車場停泊車輛,透過步行或轉乘巴士或輕軌來往澳方口岸區。
同時,輕軌橫琴線去年12月開通,輕軌線網伸延至橫琴口岸,連通澳琴,為本澳巿民及旅客提供進出橫琴口岸的新交通選擇,亦體現集體運輸交通網融入大灣區。隨著輕軌橫琴線開通,今年1月輕軌日均載客25,300人次,較輕軌石排灣線和橫琴線開通前有明顯增長。而在內地8天新春假期期間,有超過23萬人次使用輕軌服務。因應客流高峰,輕軌公司增加客戶中心票務窗口和增設臨時櫃枱,方便乘客購票入閘。交通事務局亦協調巴士公司加開班次,加快疏導人群。
口岸接機場夜巴輕軌支付惹關注
會上,有委員關注隨著輕軌橫琴線開通,701X巴士路線與之重疊情況比較多,建議適時調整巴士運行途徑的站點和路線;有委員提到橫琴口岸缺少直接往來機場的夜間巴士路線;而乘搭輕軌的支付方式,有委員希望在自助售票機引入其他電子支付,或推出一日票等便利乘客出行,同時希望減免退卡的行政費用,相關代表稱會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