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細:聯手內地源頭堵走水漏洞

外僱及探親證成主力 倡收緊每日多次往返

571

  【本報訊】自珠澳出入境放寬後,連日除通關人士絡繹不絕,「走水」亦疑似「復業」,螞蟻搬家帶貨過關再度活躍。立法議員梁鴻細表示,現時外僱和持探親證人士成為水客集團主力,雖然警方加強巡查令水客有所收斂,但若無法從源頭處理問題堵塞漏洞,水客問題很快故態復萌。他認為政府需繼續加強巡查,與內地聯手打擊,亦要與內地商討收緊外僱探親證政策,從源頭堵塞漏洞。

  梁鴻細稱,珠澳恢復免隔離通關措施公布後,大批居民、外僱即前往核檢站核檢,可見本澳居民往返內地的需求殷切,加上拱北口岸整修停用,故甫通關便導致青茂口岸「逼爆」,但有關情況只是短暫的,隨著關閘口岸重新開通一定起到分流作用,因青茂口岸的設立目標就為分流關閘口岸的人流。另外,寬關措施公布後,本澳多個核檢站點大排長龍,疫情常態化下,核酸檢測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也希望政府引入更多核檢機構加入市場競爭,此舉既可降低核檢費用,也減少市民輪候時間。

  多引入核檢機構藉市場機制降費

  至於本澳核檢費用還有否下調空間?他稱,本澳核檢費用雖與珠海相差1倍,但礙於本澳場地租金、人員支出等成本均高於珠海,若要做到價錢一致相信有難度,但有關當局可透過如引入更多核檢機構加入市場,藉商業競爭,相信能回應居民對降低核檢費的訴求。

  據了解,去年底水客中約一半為外僱、四分一持探親證人士、四分一本地人。梁鴻細認為疫下水貨需求殷切,「走水」一轉獲數百元,刺激不少外僱、停薪人士、持探親證人士、基層居民加入賺外快,若大批「走水」人士頻繁往來珠澳兩地,容易造成防疫缺口,增加社區治安和疫情傳播隱患,更對正常通關帶來影響。

  在他看來,現時外僱和持探親證人士成為水客集團主力軍,警方一直加強巡查,並取得一定成效,也令水客活動有所收斂,但若無法從源頭堵塞有關漏洞,水客問題很快故態復萌。他認為特區政府除應繼續加強巡查,與內地聯手打擊,相信有助遏抑「走水」歪風,亦要包括進一步限制外僱的家屬持探親證每日多次往返珠澳,以及考量要與內地商討收緊外僱探親證政策,從源頭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