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州地鐵日前對外公布,於本月11日取得澳門公共建設局頒發《澳門輕軌東線設計連建造工程──項目管理及技術援助服務項目判給公函》(內地稱中標通知書)。立法議員梁鴻細表示,近來政府雖未對外透露有關資訊,相信政府在此方面已有相關部署;而東線所需技術、經驗要求高,若本地監理公司在經營上沒有相關經驗,可透過「合營」模式競投有關項目。他建議政府在將來批給合同上,一些空缺的職位招聘應以本地人優先和列入「帶教」條文,多讓本地工程師參與,令他們從中獲得更多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合同可列職位 優先聘本地人
梁鴻細稱,關於廣州地鐵「中標」一事,相信政府會適時將相關批給詳細資訊向社會公布。據他了解,輕軌東線採用地下敷設形式,起點位於半島北部灘塗整治區,線路全長7.7公里,共設6個站,專案採用EPC模式實施,有關工程要求施工技術較尖銳,在這方面本地監理公司在經營上沒有相關經驗,他們可透過與外地工程公司以「合營」模式競投相關項目,若果本地管理公司單獨投標相信未必能應對,因東線所需技術經驗要求較高。
他續稱,礙於輕軌東線工程項目龐大,「內裏很多項目雖是專業,但項目中總有工程適合本地公司」,當中例如機電、土木結構等範疇項目,相信本地公司有相關工程經驗。若外地公司「中標」,業界希望政府在批給合同內要求承批公司在某職位上,優先聘請本地人。而針對一些高端技術的職位,屆時批給合同也可列入「帶教」制度,透過這「帶教」或技術交流形式,促進本地人技術成長。
聘廣鐵為顧問 把關愈見嚴謹
梁鴻細重申,本澳工程公司雖缺乏相關地下敷設形式的經驗技術,但本澳有些工程師在外地可能從事過相關地下敷設形式的工程,希望本地工程公司可優先聘請該類型的技術人員,因引進的高端或優秀人才與本澳發展的相關性尤其重要。現時離島醫院及澳門第四條跨海大橋均採用新進的建築技術,且近來本澳大型工程均多了「項目經理」角色,而是次廣州地鐵以「顧問」身分協助輕軌東線工程的項目管理和提供技術支援等服務,而大型工程多了相關監察「角色」,亦顯現政府於大型工程把關工作上愈來愈嚴謹,對工程日期、造價監管、質檢等方面逐步完善。
他又指,輕軌東線由關閘經新城A區到E區再連接氹仔輕軌段,這些大型工程不常有,希望有關工程能為業界提供更多就業、技術成長機會,政府可透過大型工程培訓更多人才,多讓本地工程師參與,讓他們從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技術經驗,這也關乎政府在大型工程批給合約會否加入相關條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