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澳今輪疫情已進入「鞏固期」,市面人流逐漸恢復,然而環球疫情至今未退,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強,對於高度依賴外部經濟的旅遊城市而言,疫情無疑為一顆「計時炸彈」,長此下去民生經濟堪憂。為此,立法議員梁鴻細促當局早日落實第二個百億經援方案,特別針對老弱婦幼提供援助。
梁鴻細表示,有商會代表表示,為配合政府今輪防疫政策,除維生行業外,全澳工商業於「相對靜止期」停工停業近兩周,令本澳飲食、零售等中小企雪上加霜;並謂由於今年首輪的百億抗疫支援,至今仍未到位,預料將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將面臨結業。如此一來,企業難支,就業市場必然受壓,上至中產階層,下至基層弱勢,各有養家糊口的難處,普羅大眾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倘支援姍姍來遲,又或其普惠性不足,勢將產生更大漣漪效應,若不能有效控制,將引發居民心理及精神健康等更大社會危機。
平心而論,兩年以來,特區政府為解疫下居民燃眉之急,以「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為宗旨,推出多輪經濟援助措施及就業輔助政策;考慮到本輪疫情對澳門經濟和民生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特區政府於今年6月19日推出本年首輪百億援助計劃,涵蓋5方面共9項,料於8月上旬陸續發放實施,並於7月中宣布,額外撥款100億澳門元作為「援助抗疫專項計劃」開支預算,言明會把社會關心的普惠支援計劃考慮當中,相關需動用財政儲備的修改預算案,已通過立法會審議。
因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一、特區政府今年首輪百億援助計劃涉及9項措施,構想清晰;新加碼的百億「援助抗疫專項計劃」具體內容如何?將預留多少金額於普惠性措施中,能否透露更多相關資訊?政府曾表示相關普惠措施會聽取居民及社會意見,惟考慮居民對支援的逼切性,早日推出為宜,請問當局預計相關支援能於何時落實?
二、在本輪疫情中,各階層居民均承受生活重擔,當中弱勢家庭壓力尤甚,特別是需要照顧長者、兒童、弱智人士、殘障人士的家庭,以及單親家庭等,在百物騰貴的當下,其所面對的經濟壓力龐大,請問政府會否考慮在經濟層面,增設更多針對性的援助措施?
三、受新冠疫情及社會經濟的雙重影響,居民更易產生焦慮、不安、鬱悶等負面情緒,家庭暴力個案上升,自殺問題、精神問題導致行為異常等情況,受到社會普遍關注,社區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有一定增加,當局會否會增撥資源協助應對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