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颱風季節將至,本澳防災基建進展再受社會關注。政府早前向立法會跟進委員會介紹防災工程進度時提到,內港南雨水泵站工程料在今季招標,惟最重要的內港擋潮閘工程仍未見有新進展。立法議員、街總副理事長梁鴻細期望內港南泵站工程盡快上馬,相信整個內港的水浸情況能得到改善,但最重要的擋潮閘卻仍未有時間表,期望特區政府透過粵澳合作機制盡快解決現在的各項問題,協調擋潮閘工程盡快上馬。粵澳雙方亦要提早做防洪澇的水利合作預案,協調各自開啟水閘或擋潮閘開啟時機。
涉水域管理邊防管制問題複雜
梁鴻細表示,其他防災基建基本上可以按政府規劃推進,包括內港南雨水泵站工程及筷子基泵站等工程正在推進,惟最大問題就是擋潮閘仍未有相關時間表,特區政府指正與廣東省推進協調,而擋潮閘的環評工作已經完成,模擬仿真工作亦告完成。但梁鴻細說,擋潮閘由媽閣延伸至珠海灣仔,是橫跨澳門水域範圍延伸到珠海,除涉及兩地水域管理,甚至牽涉邊防管制等,背後有很多複雜問題有待解決,且各項準備工作和將來施工安排亦需進一步溝通,才能落實最終設計和有條件動工。跟進水浸問題10多年,梁鴻細指,從颱風「黑格比」開始,經過超強颱風「天鴿」和「山竹」,一直希望有真正解決內港水浸問題的方案。他們過去一直建議透過在內港填海和築堤壩方案,滿足未來內港規劃,同時解決水浸風暴潮甚至交通問題,最終尊重政府敲定擋潮閘的方案,現在當然希望加快擋潮閘建設進度,期望特區政府透過粵澳合作機制,盡快解決相關問題,協調擋潮閘工程盡快上馬。
粵澳要做好水利協調合作預案
他更指,粵澳雙方要做好防暴雨或防洪澇的水利合作預案,事先做好協調系統機制,因珠海石角咀已建成新的水閘,雙方須協調各自開啟水閘或擋潮閘開啟的時機,「你(珠海)放水定我(澳門)放水」,否則下游開啟擋潮閘,水位集中在上游,當上游放水內港又可能出現情況,故必須有整個防洪減災的聯防聯控機制,否則水利設施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盼內港南泵站盡快建成紓水浸
另外,梁鴻細又表示,去年暴雨期間,內港北雨水涵箱發揮一定作用,但因內港南雨水泵房未興建,內港北水浸情況得以緩解,惟內港南的下環街一帶仍有明顯水浸,他希望內港南泵房泵站工程盡快上馬,當內港南泵站工程完成後,相信整個內港的水浸情況能得到大大改善,普通的暴雨和颱風,不算嚴重的風暴潮或海水倒灌基本上都能解決。當然,擋潮閘建成投入使用前,客觀條件沒法阻止風暴潮疊加天文潮引起的嚴重水浸,仍要靠民防機制發揮作用,減低一旦出現的嚴重風暴潮帶來傷亡及損失,現在民防機制已經建立得比較好,經過多年演習居民已經有充分意識,期望氣象局進一步做好氣象預報及訊息發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