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孫旭籲內地置業須熟悉法律保權益

455

  【本報訊】就市民在橫琴置業出現貨不對辦等糾紛,立法議員梁孫旭表示,橫琴發展商的宣傳途徑眾多,包括街邊廣告、報章廣告、VR視頻、現場售樓時的沙盤模型和示範單位,均顯示樓宇有隔板、廁所、廚房等配套,並聲稱為住宅用途;但有市民收樓時才發現樓宇為商業用途,包括酒店式辦公、辦公用途,根據法例上述性質都不作居住用途,讓居民頓感彷徨。梁孫旭表示,橫琴當局經排查後,已勒令部分發展商建立政府專門監管帳戶,定出換房、補償或退房等方案。

  解決橫琴置業糾紛露曙光

  梁孫旭表示,有長者反映,因未能負擔本澳樓宇的高昂售價,故選擇在橫琴置業以安享晚年,但收樓時方發現房屋內沒有廚房和廁所,與發展商當初承諾的配置大相逕庭,不能自住之餘也難以放租和出售,苦不堪言;亦有居民在收樓時發現貨不對辦,與發展商所承諾的交樓標準不一致,導致不斷延期的問題。

  為此,梁孫旭多次到橫琴向當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商辦樓盤項目治理工作專班」全面調查橫琴全區合共79個商辦樓盤(包括已建成的40個和未來批出的39個),以及勒令建立政府專門監管帳戶,包括訂出換房、補償和退房等方案。

  對橫琴房屋糾紛的涉事業主而言,相關措施無疑是個喜訊,但仍然有不少市民在橫琴以外的地方遇上類似糾紛,梁孫旭稱,辦事處收到的求助個案,主要包括珠海、橫琴、中山、江門等地樓宇,問題多由於發展商沒有「五證」,或聲稱樓宇投資回報率高、返租、一舖多賣的情況,有些未能解決的,則只能夠透過法律訴訟維權,困難重重。除此之外,亦有騙徒利用層壓式方法銷售樓宇,慫恿居民投資馬來西亞物業,惟居民遲遲未能成功收樓,方醒悟被詐騙,只能透過司法途徑求助。

  應調查中介有否不實宣傳

  根據消費者委員會賀料顯示,過去樓宇糾紛佔消委會求助數據較高,近月更躍上投訴榜首,梁孫旭呼籲市民在內地置業時一定要熟悉當地法律,消費者保障權益條款;與此同時,橫琴樓盤中介經常透過電話和樓盤APP銷售樓宇,均把辦公用途的單位包裝成住宅單位,他建議政府應檢視本澳中介有否作不實宣傳,規範銷售行為,避免居民誤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