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統計局日前公布,去年全年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4%,同比下跌1個百分點。立法議員、工聯副理事長李靜儀表示,除了關注失業率等指標外,亦要關注如何提升本地僱員就業質量及就業的穩定性?期望政府透過優化《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對青年人,以及長期就業或轉業困難的中高齡人士,作針對性輔助政策,助僱員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
李靜儀表示,隨著疫情結束,本澳失業情況漸趨回穩,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2個百分點左右,從數字上更多居民恢復就業,但不代表居民都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及有穩定的就業。她舉例持續收到餐飲業員工反映,只能以兼職方式上班,一直未能轉回全職,惟他們不算入失業數字,故除了關注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的客觀衡量指標,亦要關注提升就業質量及就業職位的穩定性。
去年第四季本地就業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維持20,500元,李靜儀坦言,只看28萬本地就業居民中位數看不到細緻的情況,尤其部分行業收入中位數有所減少,例如建築業工人2024年總體日薪按年下跌2.7%,實質薪金水平平均指數下跌3%,且即使收入中位數維持,但面對一定通脹下,薪金水平連續幾年維持不變,實質收入有所減少,同樣是值得關注。
做好本地居民職業發展規劃
李靜儀進一步指,現在已是2月,很快又迎來新一屆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她指近年社會一直關注青年人就業,但除了協助青年人找到一份工作外,更重要讓青年人找到發展的空間或發展的階梯,期望當局將來著重做好本地居民職業生涯規劃或職業發展規劃,讓青年人掌握社會發展崗位需求、對工作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及早做好準備,讓青年人可以找到心儀的工作,而近兩三年畢業青年的就業穩定性都值得關注。
另一方面,李靜儀表示,部分介乎50到65歲中高齡群體的僱員,可能基於各種原因離職或被解僱,然而他們因為年齡大或工作經驗不足等問題,很難重回就業市場,有關人士即使數量不多,但仍需要提供資源作出輔助。她指,對比其他地區會有資助計劃,鼓勵僱主聘用中高齡人士,或協助他們透過培訓轉業。特區政府於2003年基於當時失業嚴重設《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透過津貼、資源等,對就業困難或失業人士提供培訓,惟有關規章已由2003年沿用至今,相隔逾20年後,現時的就業市場狀況、職位需求都有很大變化,有關規章的津貼金額和相關標準已不合時宜。
李靜儀期望政府對《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作出改革,優化津貼金額和擴大資助範圍,鼓勵企業聘用中高齡人士,或激勵企業,尤其人資需求較大的大企,提供崗位或實習名額予青年人、長期就業困難或轉業困難的中壯年人士,讓他們適應市場變化及對技能的需求。
她最後提到,肯定勞工局近年在就業配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透過持續的招聘配對,相信勞工局有數據可清楚分析市場上存在就業困難的人士需要甚麼政策,期望政府在即將出台的施政報告中有所著墨,透過專項計劃幫助相關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