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是我國「教師節」,藉此弘揚教師的崇高師德,體現社會對教師為教育工作所作貢獻的尊敬尊重。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議員李良汪表示,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及進步,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亦不斷提高,有部分前線教師反映,他們長期面對每天在校超時工作6小時或以上的情況,令精神承受沉重壓力,更影響教學質量提升。他促請相關部門加強關注教師現況,從法律法規或行政手段為他們減輕教學以外的工作壓力,保障教師合理權益。
李良汪指出:多年來不少教師均面對非教學工作不斷增加的情況,除了教學任務,他們在日常的工作中還需面對學校內部會議、課餘進修、專業交流、教學研究、帶領班隊活動等非教學工作,加上課後還需回覆學校、家長及學生的通訊群組,不單無法專注提升教學質素,更對其合理休息權造成剝削。他稱,本澳現行《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早於2012年實施,至今已屆10年,部分內容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而當局雖於2021/2022學年開始,在學校運作指南中加入對學校人員使用通訊軟件、網絡平台等電子訊息作溝通聯繫工作的建議,但亦只屬指引性質,作用有限,有部分教師更指出:由於缺乏清晰及廣泛宣傳,對內容並不知悉,日常的工作只按照學校發出的指示執行,未能更好保障自身合理權益。
另外,《私框》雖然規定私立學校須為教學人員設立公積金,但本澳大部分學校的薪資由底薪結合各項津貼組成,而公積金供款比例只以底薪部分計算,影響教師的退休保障。
檢討私框保障教師權益
他促請當局因應社會變化及實際情況,盡快就《私框》條文作出檢討,尤其應向前線教學人員廣泛收集意見,以對細則內容作出優化,讓相關規範更貼合社會發展,回應教師訴求。同時,對於現時實施的通訊軟件指引實際成效亦應作出檢視,除持續優化相關措施,更需讓各持份者清晰理解自身權利義務,共同遵守及維護,落實減輕教師工作量的目標,讓教師能在合理的情況下,專注教學任務。
他指出:教師作育英才、春風化雨,肩負將自身所學傳承予下一代的責任,更承載著崇高的教育使命,對終身奉獻給教育事業的教師,其權益應得到社會的關注及尊重,尤其在合理休息權和退休保障方面值得關注。期望各界共同推動,為教師創設更好的工作條件,以鼓勵教師在教育的工作上不斷提升質素,共同為本澳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