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汪促精準支援失業群體回應訴求

410

  【本報訊】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4至6月本地居民失業率為4.8%,較上一期上升0.4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亦上升0.7個百分點至4.1%。立法會議員李良汪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本澳各行各業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居民就業情況持續惡化,亟待關注與支援。

  李良汪表示,為減輕疫情對本澳民生及經濟的衝擊,特區政府日前公布「第一個百億」經援計劃的3項行政法規草案,當中包括《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援助款項計劃》。他表示,相關制度受惠對象由最初兩年收入48萬元上限擴寬至60萬元,令更多僱員被納入援助範圍,但不能忽略現時仍有不少受到本輪疫情影響的僱員,未能在是次援助計劃當中獲得精準支援。他稱,計劃開宗名義減輕因2022年疫情造成負面影響的僱員,但卻排除了於2022年失業的人士,「唔少失業僱員反映,過去兩年收入超出60萬,但喺今年受疫情影響而失業,今次經援措施得唔到任何援助。」

  另外,當局為促進本地居民就業,於今年6月至8月推出《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透過補助鼓勵僱主聘用失業居民。然而,計劃推出不久便出現新一波疫情,且持續至今,令各行各業經營受到嚴重衝擊,在保障自身經營及現有僱員就業已甚為艱難,更遑論增聘僱員,可以預視相關計劃將難以發揮預期效果。建議當局盡快作出檢討優化,包括延長計劃的「特定期間」和申請期,以及加大補助金額,令計劃貼合現時社會實際情況。

  保就業等於保穩定 快推次輪百億經援

  李良汪強調,保就業等於保社會穩定,尤其在現時仍難以預計經濟何時復甦的情況下,失業居民亟待支援,促請特區政府審時度勢、動態調整,在「第二個百億」普惠措施精準支援失業居民。同時,他建議當局廣泛收集社會意見,配合本澳經濟發展及民生情況作出全面評估,盡快公布第二階段普惠措施的具體情況,尤其應接納社會主流意見,以現金補助方式制訂方案,讓首輪經援措施當中未能獲得支援的人士均得到適當援助,共同度過疫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