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汪促提升教師職業及退休保障

264

  【本報訊】教師承載著培育與傳承的使命,不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半生心血。立法議員李良汪昨在議程前發言時稱,因應社會發展,學校必須在教學質量方面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並進,在提升學育水平的過程中,更應支援教師的實際訴求。

  他建議特區政府加強關注及重新檢視本澳教師團隊目前面對的困難,透過政策措施提升其職業及退休保障,讓教師能真正專注做好教學任務,共同為本澳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李良汪反映有教師每天在校內平均工作時數超過10小時,而離開校園後,仍需繼續從事與教學相關的工作2至3小時,有部分甚至需要5小時,整體休息時間不足。即使特區政府於2021/2022學校年度開始,於學校運作指南加入對學校人員使用通訊軟件、網絡平台等電子訊息作溝通聯繫工作的建議,但由於只屬指引性質,實際作用有限。

  他又指,現行《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下稱「私框」)已為私校教師設立強制性的公積金制度,一定程度上為教師退休作出基本保障,但由於當中並沒有明確設定供款比例,而本澳大部分學校的薪資計算是由底薪結合其他各項津貼組成,在公積金供款比例只以底薪部分計算的情況下,令部分教師的實際供款金額處於低水平比例,難以實現保障退休生活質素的成效。

  為此,李良汪提出兩點建議:

  一、特區政府應加強對教師的支援,廣泛汲納包括前線教師在內的教學人員意見,認真聽取各相關持份者訴求,尤其就新學年學校運作指南當中,針對教師休息權的內容應盡快作出檢視及調整,讓教師團隊能在繁重的課堂教學及課餘任務當中真正「減磅」,以專注在教學,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及質量,應對未來發展的轉變及挑戰。

  二、退休保障方面,「私框」制訂時曾提出由教師、學校、政府3方供款的方案,雖然最後取消了政府供款部分,但當局亦曾表示日後將再作完善。現時法律實施已12年,相信當局已有足夠條件對情況進行評估。建議盡快開展全面研究,並廣納更多前線教師的訴求與建議,持續推動各私校改善供款情況,並重新研究增加政府供款的可行性,為終生貢獻教學事業的教師團隊提供穩定的退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