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廉政公署早前公布《2021澳門廉政公署工作報告》,當中列舉有關行政申訴的3個全面調查摘錄及12個專案調查選要。議員李良汪昨日在議程前發言時稱,以「青洲坊防火閘」個案為例,揭示各公共部門之間溝通不足,「你有你做、我有我做」的情況凸顯,甚至有同屬一局之內的廳級附屬單位因欠缺溝通而影響施政,「山頭主義」問題仍然嚴重,當局必須正視及加以完善;並建議政府落實《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工作計劃,以「權責對等」的原則建立相應問責制度,確保施政成效。
另外,多個公共部門在提供服務時,因消極作為,以及未有與服務對象或申請者作充分溝通解說,令本可避免發生的問題,最終被居民質疑及投訴。而報告所羅列的個案,亦揭示了部分部門的領導及主管人員,對公職法律制度,甚至對自身部門職能有關的法律內容亦不甚了解,錯誤引用條文,導致施政費時失事,增加行政成本及影響行政效率,最終損害公共利益。
為此,李良汪從完善官員問責制度、建立「兩署」報告績效評核及跟進機制等3方面提出意見及建議:
一、除就各級官員職權規定展開《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的修訂工作,更重要的是應修訂《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及相關補充規定,設立專有紀律制度。促請當局盡快落實有關工作計劃、制訂推進時間表,以「權責對等」的原則建立相應問責制度,確保施政成效。
二、官員的施政成效關乎社會整體利益,因此,有必要將施政弊端體現到官員的績效評核當中。建議將「兩署」報告作為領導人員工作表現評審及主管評核的參考指標之一,尤其應針對已提出但仍遲遲未有改善的問題,作為官員續任的參考因素。
三、除廉署的「回頭看」及審計署的《歷年審計報告的跟進》等機制,公共部門亦應制訂「兩署」報告跟進機制,就報告所指問題積極改正,並主動向社會公開跟進及完善情況,加強施政透明度;同時,各公共部門應就「兩署」報告內容所指進行檢視,並引以為戒,避免問題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