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應對大規模新冠疫情,特區政府制訂一系列應急處置預案,包括於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設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社區治療中心」以便隨時啟動,應對可能出現的大量感染者。社區治療中心(方艙醫院)跨部門演習完結後,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李偉成作總結時表示,整個演習過程十分暢順,亦達預期目標,感謝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希望透過演習加強公眾對治療中心運作的認識,以便將來啟動時能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巴士接載長者殘疾社區設上車點
李偉成介紹說,方艙醫院首次演習,主要模擬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盡快把確診者、密切接觸及需要檢疫人士,由社區運送至治療中心,及早檢測及診治。參與今次演習的交通工具包括救護車、旅遊巴、改裝巴士、的士及首次使用的紅十字會車輛。至於的士方面,他稱考慮到居民的特殊需要,若有經濟能力支付的士費用者亦可選擇;參照其他地區經驗,當疫情大爆發時,若患者使用巴士到治療中心會有傳播風險,因此都會動用不同交通工具接送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透過是次演習可供將來作參考,若有適合接送的交通工具,可為業界提供培訓、指引及足夠的防護工具,以為將來投入服務提前做好準備。
被問及如何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接送病人?李偉成表示,若每日只有幾單確診個案,救護車尚能應付,但若社區每日有數以十計或百計個案增加,應考慮使用其他大型交通工具。他又認為巴士較旅遊巴更方便接送長者及殘疾人士,初步構思若使用巴士點對點接送時,會在社區設置數個上車點,定時接送自我快速抗原檢測陽性患者,若有確定方案再公布。
方艙醫院建1400病床未有時間表
李偉成又提到,是次演習地點為臨時場館,只有約50個床位,規模較小,未來會拆卸臨時場館,並建設1個較為固定的社區治療中心,預計建設約1400張病床,但暫時未有具體時間表。演習主要涉及兩個專責小組,只是網格化管理的一部分,若日後時間以及場地允許,不排除會再做演習。
衛生局疾控中心主任林松則補充指,疾控中心主要負責在檢疫館對不同風險人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將相關人士分流到社區治療中心或醫學觀察點。演習期間模擬個案較少和大爆發兩個情景,按照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整體而言,今次演習尚算順利,但過程中亦發現部分環節可以改進,例如指示牌、輪椅安排等,都可以做得更好,隨後會進一步總結和檢討,務求實際運作時可以更加順暢。
另外,首次跨部門演習,有市民扮演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等多個角色,體驗中心運作流程。其中,扮演次密切接觸者的李小姐認為,現場指示清晰,但硬件方面可再加強,例如方艙醫院檢疫站可增加更多隔板,分隔不同風險程度的等待區域和核檢設施。
市民岑先生則扮演88歲的長者,模擬因家傭確診而需送至方艙醫院,他反映等待接送時間較長,其餘過程順利,並擔心若本澳大規模爆發疫情,方艙醫院容量或會不足,以及憂慮院內醫護人員數量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