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化局聯合多個部門在農曆新年期間舉行「新馬路任我行」,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到訪新馬路,同時社會各界亦對「新馬路任我行」提出多種意見。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新馬路任我行」是全新體驗活動,令更多人關心新馬路建築和歷史,亦有助促進舊區經濟和旅遊。但活動將來舉辦形式及周期仍待研究,會平衡交通及市民出行狀況。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推動發展文化深度遊,梁惠敏、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劉瀚邦出席。
梁惠敏指出:新馬路周邊商戶及市民都相當認同「新馬路任我行」計劃。「新馬路任我行」是全新體驗活動,過往大眾將新馬路視為交通主幹道,十分匆忙地路經新馬路,但今次活動讓大眾有更長時間停留在新馬路,令更多人關心新馬路建築及歷史,同時亦有助盤活舊區經濟及旅遊。活動將來舉辦的形式和周期仍要待收集意見後再作研究,會平衡交通及市民出行狀況。她又指,新馬路周邊多條特色街道令效益更大是「新馬路任我行」成功的原因,本澳各區各有特色,創造城市活動有不同可能性,不一定要封街。
程衛東稱,旅客非常享受「新馬路任我行」活動,樂於在橫街窄巷中探索,當局會持續與文化局合作,推動將舊城區轉化為旅遊資源。他又稱,「新馬路任我行」等類似活動對改變本澳「賭城」形象十分重要,事實上本澳旅遊城市形象已有所轉變,去年訪澳旅客八成半是18至35歲中青年,訪澳目的主要為購物或品嚐美食,專門來澳博彩旅客不足5%。他表示,近年旅遊局針對年輕旅客群體更多透過網絡宣傳,本澳旅遊產品亦年輕化及有所更新,令澳門旅遊城市形象大為改變。
劉瀚邦表示,新馬路開通約100年,反映本澳近1個世紀的社會演變。新馬路連通本澳內港及南灣兩個港灣,南灣主要服務葡人,而內港主要服務華人,所以新馬路亦是連通東方及西方社會文化的橋樑,為本澳相當有地位的街道,值得被探索。
責成保安公司提交互毆事件報告
有聽眾反映「新馬路任我行」期間,出現爭執互毆事件,認為保安處理不當。梁惠敏回應稱,對活動中出現不愉快事件感到遺憾,亦對保安公司處理方式不認同,當局已責成相關保安公司,並要求提交報告,會作後續跟進。
另有資深導遊表示,本澳門牌號不規範,街道指示亦不夠清晰,不利旅客尋找景點。程衛東表示,早前曾作歷史城區標識系統研究,但歷史城區環境和交通錯綜複雜,而且不斷有更改,將持續與市政署和文化局合作,優化本澳街道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