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立法會昨舉行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先後有31位議員就政府施政及社會問題向行政長官提問。新冠疫情持續,議員集中關注經濟援助、保就業、旅遊業發展等問題,另有議員集中關注橫琴粵澳深合區最新進展。行政長官賀一誠逐一回應議員的提問,更透露當局正研究電消計劃兼顧其他援助中小企的可行性措施,如水電費支援等,相關計劃一併修改預算案交立法會審議,期望5月份落實,整個答問大會歷時3個半小時。
【本報訊】持續超過兩年的新冠疫情令本澳經濟大受打擊,各行各業都叫苦連天。昨在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議員集中關注政府何時發放新一輪電子消費以提振經濟,及在失業率不斷上升下保就業措施。行政長官賀一誠透露,當局正研究兼顧其他援助中小企的可行性措施,如水電費支援等,與電消計劃一併修改預算案,期望5月份落實。他並強調會持續要求大型博企減少外僱名額,騰出空缺優先讓失業人士入職。
議員黃潔貞表示,特區政府月初提前派發現金分享並公布將在短期內推出新一輪電子消費計劃,過往的經援措施的確能減輕居民的生活負擔,而電消計劃採取「啟動金+立減額」方式所發揮的槓桿作用,既能刺激居民消費,又能令資金流入中小微企,促進內需,希望特首介紹電子消費計劃詳情,又問及除了電子消費計劃,政府是否還會推出其他援助措施協助市民和企業度過難關?
賀一誠回應表示,新冠疫情時間持續太長,產生很多後遺症,政府都知道及清晰,亦體會居民及中小微企的困難。他指歸納經濟委員會及社會意見後,新一輪電消計劃將以簡單、快捷為方向,即社會的期望及市場的需求,盡快落實。目前當局正研究兼顧其他援助中小企的可行性措施,如水電費支援等,以便與電消計劃一併修改預算案,期望5月份落實。
擴帶津培訓計劃 帶津上崗設期限
其後,議員李靜儀、李良汪、林倫偉集中關注保就業、外僱退場、帶津培訓等問題。李靜儀表示,政府推出電子消費計劃,社會期盼有其他例如水電補貼和稅費減免等經援措施,也要出台具體促進就業計劃,尤其是選定本地人願意和具條件入行的行業或職位,例如仍聘用超過1.7萬名外僱的6家博企及休閒度假酒店、具規模的建築公司、外僱超過1000人的金融行業以及品牌零售等落實外僱退場,真正騰出職位、優先聘用本地人。她又問政府會否優化帶津培訓及職出前程實習計劃,並推出鼓勵企業聘用及培訓失業人士的工資補助計劃?
李良汪問及,針對現正失業的居民,特區政府會否透過即將推出的經援措施作針對性支援,短期緩解有關人士的生活困難?尤其重要的是,會否重新檢視博企或大型企業聘用外僱的數量及職位,真正落實外僱退場機制,釋放更多合適崗位予本澳居民?
議員林倫偉則問,面對失業率持續高企,澳門主要產業的深度調整,如何協助居民就業轉業,對就業輔助的措施有沒有新的方向和調整?
賀一誠回應表示,本地失業率由去年的2.9%上升至現在的4.3%,增加的失業人士大多來自博彩中介或衛星場後勤輔助人員,並非荷官,當中衛星場約7000名荷官由博企負責。
他又提到,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進行有關工作,強調會持續要求大型博企減少外僱名額,騰出的空缺優先讓失業人士入職。現時有6000多個職位空缺,有3000多個空缺適合本地人,鼓勵失業人士嘗試,並會設法帶動他們去工作,解決失業問題才有曙光。當局亦正研究推行帶津上崗計劃,鼓勵失業人士到企業實習,並獲部分津貼。李司長會研究及統籌。他又坦言,6家博企雖存在放無薪假、半薪假的情況,但堅持不裁員的基本原則,並沒有出現大幅裁員;他又指相對現時的旅客量而言,博企人員屬於過剩,博企已負起社會責任,值得肯定。
賀一誠又指,為協助受疫情影響居民就業,政府將適時檢討及優化帶津培訓及職出前程實習計劃。當中,帶津培訓計劃擬作多項修改,包括擴寬澳門居民參與資格、次數及完成課程要求,擴大參與對象,讓失業人士「一邊做、一邊學」。至於帶津上崗問題,他認為需設津貼期限、不能長期性,否則易引起新矛盾,亦對原在職人士不公平。他亦已要求部門簡化網上搜尋職位空缺的手續,一戶通2.0版本可清晰顯示各行業職位空缺、工資水平等,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