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鄰近地區疫情持續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為應對澳門倘出現大規模新冠疫情,特區政府設立「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倘出現大規模疫情,將由行政長官領導的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和民防行動中心負責統籌協調工作,政府會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倘社區疫情嚴重,或將實施「禁足」,即全澳居民實施非必要不出門措施。
昨在應變協調中心防疫記者會上,衛生局局長羅奕龍介紹說,倘澳門出現大規模疫情,將會面對5方面的挑戰,包括:實施社區管控措施;進行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和檢測;準備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交通和生活支援;市民訊息溝通。為應對5方面的挑戰,將在行政長官領導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和民防行動中心兩個架構負責統籌和協調下,由各政府部門成立15個專責小組。
15個小組分別應對的工作包括:一、社區管控措施(法律支援小組、社區管控小組);二、大規模流調、排查和檢測(流調排查小組、核酸檢測小組);三、大量隔離和治療設施(設施建設小組、醫療救治小組、酒店隔離小組、家居隔離小組、環境衛生及遺體處理小組);四、交通和生活支援(社會基本服務保障小組、人員運送小組、維生及社會支援小組);五、市民訊息溝通(資訊及數據小組、訊息發布小組、查詢求助管理小組)。
抗疫賴全民參與 聽意見細化工作
羅奕龍表示,政府會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當中包括全澳性防範措施:收緊出入境限制、進入場所掃碼和出示健康碼、關閉公共場所、學校停課、取消大型活動等;區域性管控措施:採取對病例及其接觸者的追蹤隔離,對有關活動地區進行區域性的封控、管控和防範措施,如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劃定紅、黃碼區),倘社區疫情嚴重,全澳性管控措施包括全澳居民實施非必要不出門(即「禁足」)措施。倘實行「區域性管控措施」或「全澳性管控措施」,將組成維生和社會支援小組,確保市民的基本日常生活所需。
他又稱,要成功抗疫,除了政府,亦需私營機構、民間團體、市民及義工共同努力、參與,現階段公布預案,希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完善及細化工作,局方亦一直開展演習、人員培訓、前期準備工作,以便更有效面對疫情。
會做好遺體處理 要面對在澳善後
有傳媒問及大規模疫情預案是否包括全城禁足?羅奕龍回應表示,應對傳染病的其中1個重要手段,是減少人員流動及人與人的接觸,當疫情是一或兩個傳染源,可通過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控制;但倘若傳染源的點數多、且涉及範圍廣,就可能實施俗稱「禁足令」的全澳性管控措施,屆時如非必要,居民應該留在家中。
他又提到,若不幸出現大規模疫情致病人離世,市政署、衛生局等政府部門將組成專責小組負責遺體處理安排,計劃使用醫院和殯儀館的遺體存放櫃設施,甚至研究租用冷凍櫃暫時存放遺體。由於烈性傳染病遺體不能送到澳門以外地區火化,故長遠需考慮如何克服此困難,稍後會作進一步探討。
抗原檢測作補充 減醫療系統負荷
另外,衛生局傳染病防控處處長梁亦好介紹快速抗原檢測,有關檢測方式的優勢包括居民不需去到指定檢測機構,可以在家或工作場所自行檢測,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減輕醫療系統負荷;同時出結果快,一般15分鐘有結果。惟有局限性,包括敏感性較低,即發現陽性病例能力,感染早期或後期病毒量較低時難以發現;亦有較高的假陽性,即無感染而顯示陽性,所以必須經過核酸檢測複查。
她表示,政府會未雨綢繆,儲備大量抗原檢測,以備不時之需。但她強調快速抗原檢測不可替代核酸檢測,只是核酸檢測補充性措施。政府使用快速抗原檢測的情景,包括在常態化抗疫下,例如重點人群須根據風險按照頻率進行核酸檢測,以及照顧脆弱人群的工作人員等。在封控區(紅碼區)隔離醫觀人士,除了政府定期安排核檢,也會考慮派發試劑供自行檢測,以便一旦發現陽性盡快處理。
梁亦好補充指,現時對於重點工作人群的快速抗原檢測是免費的,至於其他人士如欲自行購買快速抗原檢測試劑,可查閱藥物監督管理局網站,該局已公布23款獲准進口的新冠快速抗原測試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