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設機制援助強制停運行業 鞏固期商場店舖未准復業 髮型美容同業盼盡快開工

372

  【本報訊】據「鞏固期」相關規定,購物中心內沒有直接通往公共道路出入口的店舖仍須停運,當中包含不少美容美髮行業。澳門髮型美容從業員協會會長周華建表示,停工多時,對中小微企衝擊很大,希望政府建立恆常停業補償機制,向受疫情影響而強制停業的行業發放停工援助。政府亦應想辦法平衡抗疫工作和維持市民生計,多和業界溝通,避免加大從業人員的困難。

  勿一刀切停業 多與業界溝通

  周華建表示,髮型屋多數是只有3、4個人手的微企,體量較小,所能抵禦風險的能力也小,停工1個多月影響很大。雖然政府即將發放經援款項,且仍有在商場內經營的髮型舖,以及美容行業因政府規定必須停工,「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復工」,受影響的時間更長。因此,他希望政府參考香港的措施,針對強制停業行業的僱主和僱員,發放有比例的補助,疫後發放額外補助金額,幫助強制性停業行業度過難關。他又指,相信本輪疫情不會是最後1次,建議政府建立恆常的停業行業援助機制,或建立專門的停業援助制度,鼓勵社會安心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同時按制度辦事也可以減少無謂爭吵。

  他指,香港疫情管控過後,無論街舖還是商場都全面開放,但澳門的商場內仍有很多行業不能復工,其中就包括髮型美容行業。政府公布「鞏固期」的規定之後,周華建作為會長即在社交媒體上建立了商場內髮型舖的交流群組,短時間就有十餘名從業者加入。雖沒有具體統計,但周華建隨口舉列了4、5個商場,裏面都包含超過5間髮型舖,相信全澳有很多在商場內經營的髮型舖都受到影響不能開門,「其實我們只是希望可以恢復營業」。

  他指,如牙醫等同在商場營運的行業可以恢復營業,且目前為止沒有確診個案發生在商場的髮型舖,仍不開放商場髮型舖他認為欠缺科學理據,亦不清楚箇中標準。至於仍未復業的美容業,周華建表示,美容業包括身體護理、美甲修足等行業,同樣可以保證服務全程佩戴口罩,但卻被「一刀切」一律不允許營業。他希望政府加強與業界溝通,理順政策,避免加大從業人員的困難。

  街舖髮型店重新開業,不少店舖客似雲來,甚至要排隊輪候理髮。網上流傳短片,稱有髮型舖趁機大幅加價,指摘髮型舖「又收政府援助,又賺市民錢」。周華建回應指,已向所指髮型屋求證,對方稱並無加價,且為澳門專業髮型師的正常收費。周華建強調,速剪店與普通髮型屋的服務、手藝都有差距,不能相提並論,認為視頻內容有偏見,刻意抹黑澳門髮型業形象。

  政府細緻施策 平衡抗疫復業

  他稱,抗疫「清零」是全社會共同目標,業界樂於配合,周華建以其店舖為例,來客需先預約,並且原先可同時接待6位客人,目前最多只能接待4位客人,保證客人之間間隔1個座位,控制人流達致保持距離;同時監督客人掃描場所碼、測量體溫,確保防疫指引營運。

  疫情下強制停工停業,僱主僱員都不能開工,收入銳減,甚至「吃老本」、虧本,同時又要承擔家庭負擔,甚至供樓,不少從業員都承擔巨大壓力,亦有可能衍生更多社會、心理等負面影響。

  周華建呼籲政府在下次制訂行政法規時要更細緻,考慮更多基層小微企僱主、僱員的實際困難,在抗疫和復工復業中尋求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