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持續兩年多新冠疫情影響下,本澳失業率繼續攀升。工聯副理事長、立法議員李靜儀表示,剛結束的「6.18」疫情,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更嚴重,期望政府繼續舉辦不同類型招聘會,對於未成功配對個案,應繼續跟進掌握市場狀況,同時希望政府繼續開拓有人資需求的行業,以帶津培訓方式,讓本地人實習培訓後轉職,持續解決失業問題。李靜儀表示,「6.18」疫情持續1個多月,對就業市場衝擊更嚴重,因兩年多疫情以來,不少企業已經減少新聘僱員,就業市場面臨較大壓力,加上「6.18」疫情期間就業配對、培訓等均暫停兩個月,可謂雪上加霜,現在又適逢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工聯最近收到不同年齡層、不同工種都面對就業困難。
透過培訓輔導助僱員轉行
她續說,認同政府多舉辦不同類型招聘會,在政府參與下,能夠做到直接配對和就業促進,僱員獲聘的成功率較自行投信求職高。而對於未能成功配對個案,政府應繼續跟進掌握市場狀況。
李靜儀進一步指,現時部分工種市場上的薪酬條件出現不合理現象,而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僱員亦應清楚不可能追求超高條件,但在澳門發展多年,部分崗位薪酬即使打折,亦不至於完全脫離市場合理水平;她提到最近發現部分崗位招聘條件不吸引,薪酬低於市場原有價格,入職門檻卻不低,當然最終較難配對成功,期望政府繼續透過跟進和監察配對未能成功的原因,否則會造成僱主與僱員要求之間的差距,應研究能否透過培訓、就業輔導,盡可能推動大家嘗試轉行,同時推動僱主參與增聘本地僱員的資助計劃,優先聘用本地人,解決失業問題,是其中重要方向。
另外,她又強調,作為政府,理應掌握甚麼工種有人資需要,特別當局會收到很多外僱續期申請、外僱新申請等,政府肯定有資料,希望政府繼續開拓有人資需求的行業,特別是推動有關相關具規模、聘用外僱比例不少的企業舉辦招聘會,以帶津培訓方式,讓本地人多嘗試和實習,協助澳門培訓生力軍。
她舉例,最近金融業舉辦招聘會,入職要求包括學歷、語言、資訊科技等,與應屆畢業生其實相配合,希望業界協助培訓更多本地人適應及進入相關行業;又例如休閒企業的設施維護等,過往主要由外僱擔任,可推動建築行業失業工友,透過實習培訓然後轉職,希望政府繼續發掘不同工種。
李靜儀最後提到,留意到保安司日前提到,若失業率持續高企,對社會穩定和管治有很大問題,她促請政府全力解決就業問題,必須做更多實際計劃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