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分區功能前瞻規劃管網鋪設

管網系統化道路分級規劃 須注意地下空間安全防災

377

  【本報訊】新城A區一大突破是全面鋪設共同管道,改善困擾已久的重複掘路問題。立法議員、工程師胡祖杰認為本澳地下空間興建法制仍有不少空白,有感共同管道只能解決現階段掘路問題,長遠而言,政府應做好地下管網系統化和道路分級規劃,以及盡早訂定地下綜合管廊共同管道的管理制度;並透過善用《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綜合部署,因應城市分區的人口分布、特色和功能等,前瞻規劃區內的管網鋪設工作。

  胡祖杰稱,本澳城市地下基礎管線礙於早期缺乏完整和統一規劃,不少地下管道日久老化,加上近年機動車輛增多和新樓宇落成,這些早年鋪設的供水、電纜、天然氣等基礎管道已超出負荷。因應城市規劃發展需求,這些管線須與時俱進和不斷更新,但管線在更換、維修、擴充等作業時便會帶來頻繁的掘路,既影響道路交通,亦影響市民正常活動。

  現時特區政府於新城A區行車主幹道地下建造共同管道,並將公用設施,包括供電、自來水管、中水管及通訊網絡,鋪設於地下共同管道,相信可減少開挖路面及重複開挖路面問題。但胡祖杰指出:這共同管道只能解決現階段問題,長遠而言,政府應做好地下管網系統化和道路分級規劃工作。由於地下空間之興建需注意事項繁多,尤其是安全、防災等功能性之加強甚為重要,故應就相關規劃訂立準則框架,確保建築物適切安全。同時,也應善用《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綜合部署,並因應分區的人口分布、特色和功能等,「一次性」前瞻規劃各區管網類別、容量和鋪設工作。

  釐清管理維修運營成本責任

  胡祖杰指出:現時政府將有關管道的管理工作交由澳電負責,值得關注的是,管道後期維修保養、管理等所產生費用由誰負責?有待進一步商榷。但管道日後產生的運營成本是政府負責,還是「用者自付」?他並舉例指「假如新城A區人口1萬入住,管道保養費由住戶共同分攤,但如果保養成本超出範圍,應由誰付?」再者,因突發事件引致內裏所有管線損壞,在維修上也難以同一時間進行,其中會否設輕重緩急的處理機制?

  另外,因共同管道內有多條公用管線設施,若其中一條管線引致其他管道受損,由誰負責?他認為政府需釐清有關範疇。因此,胡祖杰建議政府及早訂定地下綜合管廊共同管道的管理制度,以及對建築新技術及新材料的應用及規範制度、特種設備的法律法規、燃料安裝及管理法律制度等規定,完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