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關協助本地人就業

63

  【本報訊】昨日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上,議員李靜儀表示,本澳去年底仍有超過 1.3 萬人失業,就業不足人數1.44萬,一些行業人員的收入或入職起薪點均較疫情前大幅減少,她促請當局須做好行業的人資供求分析,及有必要交代相關職位空缺的分布、本地求職者的配對狀況、失業問題是否已有效解決及失業率下降多少等;政府亦必須監察相關行業或企業內的相同工種,本地人是否仍然開工不足或放無薪假等,密切跟進本地人就業市場現況。

  推出針對性措施支援待業者

  李靜儀同時建議政府,要做好就業配對和監察,鼓勵求職者充分準備。透過持續舉辦專項的招聘活動,推動和監察企業積極招聘本地人;在3年減薪、減工時和收入下降之下,政府必須跟進相關招聘的工資條件和要求,是否屬合理和正常的市場水平,跟進招聘過程及配對結果;支持有需要的求職者提升技能和做好準備,增加配對成功率。

  她並促請當局重點協助長期失業者、中高齡失業者以及待業青年等群體。政府必須推出針對性措施支持有關待業者尋找工作,例如將專為應屆畢業生而設的「職出前程」實習計劃擴展至其他不同年齡層的待業者,提供更多的入職渠道。此外,企業提供職位合力培養本地人才。面對本澳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要求當局將「在職帶薪實習計劃」擴展至其他更多工種,開展更多「培訓+實習」計劃,例如金融業、零售、酒店旅遊等人資需求較大的行業,以及博企等大型企業,釋出合適的崗位聘請本地人或進行培訓實習,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議員梁孫旭亦表示,隨著各行業的逐漸回暖,相應的人資需求明顯增加,當局在推動經濟復甦的同時,亦要致力實現就業復甦,尤其在疫情期間本澳居民的失業、開工不足、薪酬待遇下降等情況嚴重,當局要持續做好促進和優化就業的各項工作,把好關,確保本地人能得到優先就業,並合理提升僱員的勞動待遇和保障。

  與此同時,隨著本澳「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推動,勞動市場對人力資源的要求亦出現變化。勞工局在疫情期間推出為數不少的帶津培訓項目和計劃,希望當局不要因經濟復甦而減少培訓資源投入,並能因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居民提供適切的培訓項目;出台符合本澳經濟發展、人才需要的人才培養計劃,從而提升本地勞動力的競爭力,使經濟的發展能夠更好地改善民生,優化本澳的就業結構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