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區10年面談3.2萬

586

  【本報訊】婦聯心理治療中心於2012年3月1日投入服務,至今10年以來,到中心接受服務的人數及面談次數皆不斷上升,從2012年3月至12月的總面談次數為925人次,上升至2021年全年總面談次數達2114人次。而截至2021年底,中心歷年個案數超過3300宗,合共面談總人次突破3.2萬人次,完成結案數達2740多宗。中心指,由此可見心理中心多年來的不斷努力,亦可看到本澳市民對心理治療服務的需求不斷上升。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主任暨註冊心理治療師劉振峰表示,婦聯為協助政府強化預防本澳市民心理及情緒問題,於2012年3月開辦「澳門婦聯心理諮詢保健中心」,由衛生局註冊心理治療師向本澳居民提供免費專業的心理諮詢及心理治療服務,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為依照衛生局有關衛生護理服務場所名稱之指引」要求,「婦聯心理諮詢保健中心」於2017年更名為「婦聯心理治療中心」,讓服務使用者清晰中心提供的醫療行為和服務,藉此提升心理治療中心的專業服務形象。

  推廣藝術治療 市民助己助人

  中心一直秉持專業的服務精神及質量,除定期與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民間機構、學校及企業互相交流合作,配合政府精神健康服務構建「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即採取精神衛生服務融合於社區的方式,根據市民實際情況作跟進;同時該中心亦會定期舉辦社區心理健康講座及工作坊,對象包括親子、個人、兒童、學校、企業等,務求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知識帶進社區每個角落,為本澳市民提供最高品質的心理健康服務。

  劉振峰又指,十年人事幾番新,中心從開幕至今求助與服務人數不斷上升,看到市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不斷提升,以及求助者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喜見市民對身心健康更重視,同時亦見居民在疫情等多種壓力源下出現心理困擾的情況更為嚴重。因此中心未來需投放更多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普及化的推廣,冀透過藝術治療等多元化方法,向有不同服務需要的市民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去接觸自己與幫助他人。

  辦特需工作坊 促使家庭和諧

  另外亦有資料顯示,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每年呈現增加趨勢,這些學童需要服務的時間較長,需要的資源更多,家長及照顧者的壓力亦隨之增加,也是持續性的。有見及此,該中心期望提供特殊學習需要兒童之照顧者適切之講座或工作坊,減少照顧者之壓力或增加照顧者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之認識及應對方式,希望促使家庭和諧。

  劉振峰最後提到,中心在2022及未來的日子,會繼續致力心理治療服務,竭誠為大家服務;在2023年的期望規劃,中心會繼續提供個人心理治療服務,包括情緒困擾(焦慮、抑鬱、產前產後抑鬱、感情問題)及各類型心理諮詢(親子管教、兒童情緒問題);而在心理健康宣傳上,更專注向有特殊學習需要兒童之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普及化服務,讓自己或家人更容易察覺及識別,適時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