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晚育適婚人口減少 訂生育政策中長期目標

循政策醫療教育一籃子鼓勵生育

371

  【本報訊】為收集社區居民意見,共建好家園協會昨舉辦社區服務日,主題為:致敬媽媽─好家園社區服務日暨「撐起生育」時政沙龍。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近年本澳出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晚婚晚育、適婚年齡人口減少及經濟環境等因素,而單一措施難提升出生率,希望特區政府通盤考慮家庭生育需求,將鼓勵生育的概念融入頂層政策設計,包括調升出生津貼、增設企業家庭友善措施、盡快推出「醫學輔助生殖服務補助措施的先導計劃」等,為優生優育提供利好條件。

  活動昨午假渡船街婦聯綜合服務大樓地下大堂舉行,邀請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陳建新,鏡湖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顧問醫生洪宇,黃潔貞,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馬耀鋒,從社會政策、醫療、教育等方面分享見解。

  黃潔貞表示,近年主要因晚婚晚育趨勢、澳門適婚年齡人口減少、經濟環境,包括育兒成本和教育成本等因素,導致出生率持續下降。她指「少子化」雖然對教育體系造成影響,但同時學位及托位相對充足,反而有助子女考到家長心儀的學校,在教育上給予家長生育信心,而小班制繼續推進,可給予子女更友善的教育和成長環境。

  醫學輔助生殖技術助有需要家庭

  她說,單一措施難提升出生率,宜多管齊下創設氛圍提升女性生育信心,才能提升出生率。她希望特區政府通盤考慮家庭生育需求,將鼓勵生育的概念融入頂層政策設計,包括調升出生津貼、增設鼓勵生育獎金等經濟援助;增設企業家庭友善措施;盡快推出「醫學輔助生殖服務補助措施的先導計劃」;考量公屋制度中創設優先申請及換房機制的可能性,優化資源打造兒童成長教育環境,為優生優育提供利好條件。陳建新認為,政府應著重家庭友善僱傭政策及措施,並檢視現時公務員的生育服務成效,將類似措施適當延伸至本澳居民,長遠而言需為生育政策訂立出中長期目標。

  洪宇則指出:鏡湖醫院輔助生殖中心已為近1000對夫婦完成人工授精或試管嬰兒,隨著《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法律生效,將提供凍卵和第三代試管嬰兒服務,可更好服務本澳有需要家庭。

  同關注議題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馬耀鋒總結時表示,社會需構建全面的生育鼓勵規劃,以更實際及前瞻細化行動提高生育誘因,構建官民商合作的生育鼓勵體系。

  另外,好家園社區服務日由黃潔貞和馬耀鋒接待和收集意見,居民普遍關心育兒成本、家庭友善和教育資源分配等問題。現場設有多個母親節主題親子攤位遊戲,向參加者致送花束送上節日祝福,並設有量血壓、婦女保健、心理健康的免費諮詢服務,活動吸引近百人參與。好家園協會表示,適逢母親節將至,藉著社區活動向市民表達母親節心意,亦喚起社會關注生育議題,攜手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是次活動獲得澳門基金會贊助,由婦聯家庭服務中心支持,出席嘉賓還有:共建好家園協會副理事長施妮娜、陳曉雲、歐陽月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