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體化在線政務平台促行政改革

431

  【本報訊】澳門公務人員體育會會長葛萬金稱,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完善法律體系,既是廣大居民的訴求,也是推進特區良政善治的必然要求,惟今屆政府在公共行政改革未見大成效,仍是見步行步,高級官員數目比之前還要多,期望政府日後對公共行政改革有大膽創新及長遠的規劃方案;並建議特區政府倣傚內地數字政府,構建「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功能,以完善行政體制、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既精簡公務員團隊和降砥公帑成本,也保證公共服務輸出。

  長遠規劃人員架構藍圖

  葛萬金表示,澳門公務員團隊較香港、內地國家地區人員比率1比20高,而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曾多次強調行政架構所佔比的人數多。換言之,人多在服務上可取得理想成效為好事,但至目前未見好的優化政策和服務,不免令人感到失望。近兩年政府在人手方面沒明顯縮減,亦明白疫情期間要配合防疫工作,且受疫情持續影響下,不適宜縮減人手,若政府貿然裁員,無形會增加社會壓力,釀成更多人失業。因此,他建議政府在人員架構方面應有長遠規劃藍圖,讓公務員發揮角色功能。

  他續指,公共行政改革是全球國家地區的熱門話題,如何優化行政架構,減少公共財政支出是重中之重,亦樂見特區政府在此方面有改革信心,但過去兩年改革力度不夠,例如電子政務,若果有關工作成效彰現,對公務員的行政架構及人數降低有一定幫助。

  院校脫鈎公僕無徵意見

  另外,政府指公務員總數3.5萬已封頂,公立高等院校人員不納入公務員編制,葛萬金認為公立院校本由政府資助,當中由公營轉私營期間會否諮詢他們意見及達成一定共識的工作必須到位,若果處理不慎,反而「鬧出笑話」。

  據他了解,政府提出相關改革工作時沒有諮詢過高等院校的意見,不少高等院校的在職人員擔心日後福利受到影響,且政府在這方面沒做出相應正面解釋。現時政府奉行「精簡行政」,並且已經合併部分行政部門,但據粗略統計,部門在合併後,高層管理人員數量其實有所增加。葛萬金認為今屆政府在公共行政改革方面未見大成效,仍是見步行步,高級官員數目比之前還要多,期望施政中對公共行政改革有大膽創新及長遠的規劃方案,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葛萬金指出:現時香港倡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文化體育及旅遊等範疇統整歸一和監管。「人哋都可以做到,點解我哋唔站高望遠和嘗試下做?」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先後合併幾個部門,但後續看不到再有部門合併計劃,相比國家一直致力將部門合併和濃縮,最近特區政府反而增加部門,分工愈來愈細,他重申特區政府現在不是好時機不停增加部門,籲政府應先著眼穩定社會經濟,做好開源節流,提升公務員質素,及透過電子政務等方式持續減少公務員人數,而不是「調番轉嚟做」。

  推電子化思維仍有窒礙

  葛萬金建議特區政府繼續將部門合併,例如社工局與社保基金合併,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合併,甚至參考國家將文化、旅遊、體育部門合併,精簡架構、減省人手之餘還能提升行政效率。面對疫情持續影響,本澳失業率高,政府可推出短期的職位,如前線人員、前線櫃枱、政府部門司機及交通督導員等;礙於智能交通燈未能與時俱進,繁忙時段交通嚴重擠塞情況下要靠警員維持秩序,而推出上述職位,相信能解決短期的失業問題,長遠而言既精簡公務員團隊和降低成本,也保證公共服務穩定輸出。

  他進一步稱,現時雖然車主可透過「一戶通」出示駕駛執照及「車保」電子檔,可免攜帶紙質文本,惟張司長稱紙質檔有存在價值,因此「一戶通」電子化及紙本兩種文件並存,「唔係行緊電子化咩?點解還要留住紙本?」由此顯見政府在這方面服務不完善。

  鄰近地區線上電子政務日趨完善,更有針對民生、商業等「一條龍」申請及審批行政程式,市民足不出戶便可辦理,而在澳門卻要跑多個政府機構單位才能完成相關辦理手續,在這情況下相信會加重行政程序和人員負擔。葛萬金建議特區政府倣傚內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的行政改革措施,構建「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功能,以完善行政體制、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