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六任行政長官候選人岑浩輝多次提及「關顧長者群體是政府和年輕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趨勢不斷加深,社會各界亦高度關注未來特區政府長者政策的推進。長者事務委員會委員、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陳建新認為,社會對長者政策的需求正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當中利用橫琴定位優勢,完善琴澳保障體系,透過法規制度創新突破跨境數據流通壁壘,或可更好提供精準的長者工作。他又建議透過政策強調「家」功能,構建家庭生態體系,賦能家庭成員間的互相照顧,從而緩解少子化和老齡化帶來的壓力。
陳建新回顧回歸後歷屆政府均十分重視長者政策及長者服務事務,無論將社保基金覆蓋面擴寬至全民保障,以低供款形式給付包括養老金的福利津貼;將社會保障基金從經財司調整至社文司,有利長者服務體系的連貫性;成立長者事務委員會,延續將特區政府針對社會重要事務成立委員會的優良傳統,有利推出政策能關顧更多人的需求;乃至推出第一個長者服務10年行動計劃,清晰推動政策工作的先後次序,可見特區政府的長者政策具有清晰路徑及軌道有序推進。
他認為,未來特區政府的一大挑戰是將政策解說進行得更到位。他以養老金保障體系為例,特區政府參照世界銀行組織「多支柱」做法,透過引入「雙層式支柱」方式,設立央積金,並期望逐步將非強制性央積金轉向為強制性央積金,以促進養老保障的可持續發展。雖做法可取,但市民存在難以理解制度改革的情況,更需要政府將制度的前瞻性概念向市民清楚闡釋,從而提升社會凝聚力。
引入數字賦能產品提升養老服務
陳建新表示,3年疫情後,澳門居民的生活習慣發生較大改變,且將不斷向前發展,面對大環境的改變及社會發展,已經催生新的發展方向,帶來政策的改進空間。其一,過去長者照顧在本澳境內就可解決,隨著灣區人口不斷流動,要考慮資源的有效分配也要根據人口流動進行改變。其二、橫琴合作區的發展,已經開始吸引相當一部分人群進入橫琴工作、生活,包括長者養老,琴澳保障體系的完善,亦是政府需要面對的挑戰。其三、隨著電子政務的推進,相關服務需求不斷提高,部分較年輕的長者,乃至即將步入長者行列的人,將有愈來愈多長者會依賴科技手段解決政務需求,如何進一步滿足長者的需求需要政府考慮。
他續指,銀髮產業、大健康產業的起步,長者服務已經從「官辦民營」形式漸漸轉變為市場化服務,如何在市場化趨勢下,依然能為長者提供精準服務,正與中央提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謀而合。例如智慧養老服務的推進,特區政府應利用創新思維,引入數字賦能產品提升養老服務及康養產業,將數字應用與市場化相融合。其中,澳門的一大挑戰不在技術,而是澳門與內地之間跨境數據流通的制約,若兩地的數據孤島得以打破,兩地數據可以互通共融,將有利於有關機構針對本澳長者的需求,進行精準判斷及分析,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預料透過制度創新,橫琴將有機會實現澳門及內地兩度數據融合的地區,期待在數據互通上,下一屆政府在政策上能有所突破,並透過人才培養更好推動實現跨境數據流通。
透過法律法規制度制訂長者服務
他提到,實現跨境數據互通並非一蹴而就,或需放入10年行動計劃才有條件實現。特區政府的第一個「長者服務10年行動計劃」於明年畫上句號,下屆政府或將推動制訂新一期10年行動計劃。
岑浩輝作為第六任行政長官唯一候選人,若當選,其優勢在於法院工作背景,期望能透過法律法規制度的突破,「未來澳門與內地的法規能否實現對接,他可能會給出答案。」
本澳少子化現象持續呈現嚴重化趨勢,帶來諸多挑戰。陳建新指出:在大灣區定位中,澳門為探索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而澳門的文化底蘊來源於長者的講述及口口相傳,最終發掘成具備澳門特色的文化並更好構建「一基地」。隨著科技發展,愈來愈多人依賴科技獲取資訊,而長者的記憶也應當透過學術機構進行系統性的保存及整理,透過長者記憶鞏固及流傳澳門本土文化,並讓這些文化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少子化趨勢帶來老齡化趨勢加劇,勞動人口的補足又帶來過多的外僱輸入,這些都會對澳門的文化傳承帶來影響。
另一方面,要鼓勵適婚適育青年生育,陳建新直指,當代有一部分年輕人由於「搵食艱難」而看不到未來,最終影響生育意願,「生育是有計劃的事,當年輕人都覺得自己無法照顧自己,很難透過政策『氹』佢哋生育。」澳門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過程,但其成果主要惠及即將升讀大學的學生群體,對已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若想轉行進入「4大產業」還有較長的距離要走,這些對前景的迷茫和不確定性,都會影響青年的生育欲望。因此,政府更應給年輕群體釋放積極信號,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預見、有規劃,才更容易鼓勵更多適齡家庭生育。
透過下一10年計劃實現家庭重構
陳建新又強調「家」功能的構建,加強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扶持。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平均人口規模約2.85,獨居長者、「雙老」家庭情況逐漸凸顯,家庭組織中,家庭成員中的互相照顧變得愈加重要。政府應思考如何透過政策,鼓勵分開獨居的兩代人匯聚一處,互相扶持、支撐,透過強化家庭功能,緩解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期望政府重新定義家庭角色功能,透過現有政策賦權家庭照顧者角色,如將照顧者經驗累積並總結出整體的經驗體系,在照顧者津貼上體現。
針對老齡化社會催生的長期照顧問題,陳建新認為特區政府正積極發展,可進一步加強服務的標準化,發揮澳門坊會及志願者組織的力量融入長期照顧體系,發展出澳門特色長期照顧服務,也可參考內地運用數字賦能,促進機制透明化。
他又表示,長者公寓的設計是最適齡化用於長者居住,能滿足長者更長時間居住在社區的需求,也可有助緩解院舍服務壓力。針對長者公寓未來發展模式,建議借鑑內地已有城市落地長期照護保險,長者可透過保險購買長期照顧服務等模式,透過下一個10年行動計劃「一籃子」考慮,讓長者公寓內的服務覆蓋到未來老齡化的需要。
陳建新期望下屆政府從社會整體生態體系入手通盤考慮長者政策,而非將不同年齡層進行切割。家庭是國家中最基礎的單位,要讓家庭內部生態實現互相補足,並透過下一個10年行動計劃實現家庭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