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8日晚上9點,澳門皇朝廣場9樓,工銀澳門普惠金融事業部辦公室。林毓霞在最後一筆中小企貸款審批文件意見欄慎重地寫下了「同意」二字,終於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她揉了揉泛紅酸脹的眼睛,捶了捶略顯僵硬的肩,起身看向窗外。
街上燈火通明,人影寥落。
「疫情第三年了。」林毓霞在心裏默默地歎道。
這是澳門經濟形勢極其嚴峻的3年,本地中小企遭到巨大打擊,在本地及周邊多輪疫情的衝擊下苦苦支撐,失業、破產,屢見不鮮。這一切深深牽動著林毓霞的心。身為工銀澳門中小企業市場總監的她,是一個金融人,更是一個澳門人。3年來,她立足金融本職,揮灑熱血、無悔奉獻,努力回報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努力幫助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同胞。
她用3年的青春與奮鬥,刻劃了一個澳門金融人的復興夢。
做難而正確的事
林毓霞認為──中小企就是疫下澳門經濟社會的命門。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這個曾經車水馬龍的國際大都市突然陷入停擺狀態。斷崖式下跌的入境旅客數量讓澳門很多中小企資金流斷裂;不少超市、藥店因為沒有現金流採購足夠的民生物資、抗疫物資,焦慮恐慌的情緒在澳門快速蔓延⋯⋯
當時,工銀澳門快速回應,第一時間推出50億澳門元中小企貸款計劃,而林毓霞則帶領同事火速聯繫了多家抗疫前線機構,高效制訂有關採購醫療防疫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專屬融資方案;受疫情影響,當時銀行半數員工在家辦公,她便和在崗的同事克服困難、加班加點,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創下在短短6個工作日內為多家中小企發放貸款總計6000萬澳門元的紀錄,有效解決了中小企的燃眉之急。
疫情和緩以後,她跟著管理層接連走訪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歸僑總會、澳門中山同鄉會、澳門閩台總商會、澳門福建同鄉總會等多個社團,深入了解本地中小企經營存在的困難和需求,對症下藥幫助中小企解決資金流問題,減輕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
疫情3年,林毓霞的工作重心就只有一個──中小企。為甚麼?澳門企業中有九成為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就業人口佔總就業人口的六成,在維護社會穩定、解決勞動力就業、促進經濟多元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大規模的經營困難則會引發就業問題,影響民生。在她看來,為中小企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援,就是保民生、保就業、保經濟。
她說:「幫助中小企,是大事、實事、好事,再難都得幹下去。」
為青年搭一座橋
疫情進入第二年,林毓霞更加緊逼地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短期來看,銀行必須要深入了解本地社會並及時跟進動態,了解各界的金融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務本地社會建設,才能幫助澳門更快實現經濟復甦。這一切工作,都需要有足夠的人力去推動。
林毓霞把眼光投向行裏的青年。疫情最緊張的2020年初,這幫小年輕人勇敢奔赴在金融抗疫的第一線,既有熱血、也有擔當。如果能為這群年輕人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平台,他們就能更快速地成長起來,為澳門經濟復甦貢獻更大的力量。
在林毓霞的牽頭推動下,經過5個多月的籌備,工銀澳門青年協會在2021年中正式登記成立。協會正式成立之前,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展一系列活動,包括舉辦「研習之旅─走進ICBC」系列主題活動,邀請澳門青年聯合會、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青年委員會、澳門公務人員總會青年委員會、澳門大學學生會等本地青年團體走進工銀澳門,讓青年員工快速與本地青年加深了解溝通,建立定期聯繫機制。
協會成立之後,她又帶領行裏的青年馬不停蹄拜訪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立法會主席高開賢、中聯辦經濟部、澳門金融管理局、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澳門日報,圍繞青年培養、現代金融建設等工作開展座談交流,聽取社會各界工作意見。
此外,協會還舉辦「後疫情時代澳門旅遊業發展」圓桌會議、「建黨百年與中國經濟發展座談會」、五四青年節之 「講好澳門青年故事、綻放青春」等系列活動,讓青年員工更加深入了解國家及特區的經濟發展情況。
她說:「提攜後輩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為他們多多搭橋鋪路,澳門才會愈來愈好。」
為澳門種一顆種子
「這群孩子裏面,也許就有下一個喬治馬歇爾。」站在2022年澳門學界比賽的頒獎台上,林毓霞心裏閃過了這樣一個念頭。
長期來看,澳門發展多元產業已是板上釘釘,經濟轉型方向重點之一就是金融產業,所衍生的法律人才、金融專業人才、科技人才需求與本地現有人力資源形成巨大矛盾,如何補上人力短板是澳門亟待解決的大問題。然而,不論長期目標還是短期任務,都不是靠單個個體的努力就能實現的。作為銀行人,能為澳門經濟轉型做些甚麼呢?
林毓霞想到今年剛滿11歲的兒子。他現在只是個小學生,對媽媽的工作、對澳門這片土地、對他所在的國家了解不多;但是10多年後,他和他的小夥伴們都將會成為建設澳門、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作為業內人士,要如何才能幫澳門金融業傳遞好人才培養的接力棒?
林毓霞很快給出答案。
2021年以來,作為普惠金融事業部主管的她,在管理層的支持下全力推動由工銀澳門獨家贊助支持的澳門教青局「2021/2022學年學界比賽」,進一步加大銀行對本地文教事業的支援力度,助力本地青少年人才培養;帶領青年骨幹走進本地中小學校,開展《澳門銀行業概況及前景》、《財富與人生》、《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如何自處》等金融科普課程,加深青少年對澳門金融業的了解和認識,協助青少年做好職業發展規劃;為多家學校開設中國內地知名高等學府獎學金計劃、大灣區菁英實習計劃等「工銀澳門」專項獎學金,支持本地優秀學生走進內地,加深本地青年對國情的了解和認識,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她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澳門長久繁榮,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要幫澳門的未來埋下新的種子。」
讓金融成為一種向善的力量
林毓霞經常說:「如果能用金融為市民日常生活帶來便利,那就真的是大好事了。」
以澳門郵政儲金局(澳門特區政府轄下信用機構)的電子支付平台為例,它為本澳各個政府部門提供多項電子化公共服務的電子支付管道,包括網上繳納罰款、網上租用體育設施、網上繳交水費、網上繳納各項牌照稅等,此前該平台由單一銀行作支付網關,並有意為市民提供更多選擇。
為滿足市民不斷多元化的支付需求,提供更貼心易用、便捷利民的支付方式,林毓霞在行領導的支持下,多次赴郵政儲金局溝通交流,最終敲定工作方案;牽頭與銀行相關部門組成跨部門專項服務團隊,及時跟蹤專案進度,緊鑼密鼓地完成技術對接、系統測試等系列工作,成功加入該局電子支付平台投產線上POS受理銀行卡線上支付,並提供工銀e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移動快捷支付繳費服務,更好地滿足民眾方便、安全、快捷的繳費需求。同時也進一步豐富儲金局電子支付平台功能,有效推動澳門智慧城市建設。
本地市民的另一個煩心事就是住房問題。由於房價攀升,澳門特區政府2011年重啟經屋計劃,為低收入家庭解決民生住房問題。2013年林毓霞帶領工銀澳門個人貸款中心,始終秉承以「回饋社會,服務市民」作為宗旨,全力支持經濟房屋準業主的融資需求,先後為澳門經濟房屋推出優惠的按揭貸款產品,整個經屋按揭貸款中工銀澳門巿佔達七成。
除傳統金融領域以外,林毓霞還關注慈善機構的金融服務需求。疫情以來,陸續拜訪澳門明愛、同善堂、扶康會等多個慈善社團,除了捐贈物資以外,還詳細了解他們的運營管理方式和金融需求,希望借助金融的翅膀幫公益事業飛得更遠。
結 語
全球疫情及地緣政治等多個風險因素的疊加,給正在經歷第二次經濟轉型的澳門帶來更多阻力。現在的澳門,確實是處於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林毓霞也認同澳門經濟復甦之路會比較曲折。
但是面對這些現實困難,林毓霞只是笑著說:「作為澳門青年應有夢想、有擔當,正能量面對挑戰,多為社會作出貢獻。」
復興之路雖長,行則將至。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