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IFC大廈橫琴國際金融中心本月21日下午舉行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會交流中心、澳門學者同盟交流中心揭牌儀式,儀式後,探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的大灣區論壇拉開帷幕。
兩會交流中心齊揭牌
澳門學者同盟會長駱偉建教授致辭,介紹兩協會情況。澳門學者同盟是民間非營利學術團體,秉學術自由之精神,研究澳門未來、維護「一國兩制」;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會彙集多個領域的行業精英,愛國愛澳的琴澳精英致力於促進深合區發展,為澳門發展提供智力支援。
隨後,華發股份珠海大區總經理鍾百靈作為場地方致辭時表示,為改革開放、粵澳發展之見證者致以尊敬,並以粵澳發展的歷史地位為鑑展望未來。
最後,由駱偉建教授,澳門學者同盟監事長鄭國強,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會榮譽會長吳在權、會長肖代柏博士、理事長朱世海博士、副會長謝謙,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以及鍾百靈出席儀式並共同為兩會交流中心揭牌。
「琴澳一體化發展的產業路徑」沙龍對話
澳門學者同盟理事、大灣區融合發展促進會監事長、知名媒體人梅東為本次沙龍引出話題:2021年9月出台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藍圖。《總體方案》提出重點發展4大產業,包括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現代金融產業。琴澳一體化高水準發展,離不開這些產業落地生根。
第一位嘉賓:澳芯積體電路技術(廣東)有限公司創始人、尋味順德茶餐飲文化傳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海強。
梅: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是重點發展的4大產業之首,這類產業在琴澳的基礎都很薄弱。我知道你已涉足晶片行業,你覺得如何實現高端積體電路產業在澳門研發、廣州生產、橫琴配套?
鄧:我與晶片行業結緣,可以追溯到在巴西從事水晶行業的歷史,而晶片依賴於石英研究。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是重點發展的4大產業之首,相關產業在琴澳處於快速起步階段。而我所涉足晶片行業,回應國家所需,將致力於實現高端積體電路產業在澳門研發、廣州生產、橫琴配套。
梅:澳門和順德都是世界美食之都,你還從事餐飲文化行業,你覺得如何把兩地的文創產品在橫琴推廣發展?
鄧:美食是我的老本行,我們在參與「尋味順德」節目之後成立水晶協會,然而因「尋味順德」屬於國家知名品牌,即便是電視台也無法註冊。鑑於此,我們決定「曲線救國」轉戰澳門註冊該品牌並於全國連鎖,因此非常感謝澳門,澳門雖小,卻有著很大的研發平台,澳門大學為我們提供合作與研究的平台。隨後,尋味澳門走出澳門在橫琴註冊,接著在內地的註冊也沒有阻礙,迄今已經註冊了200多個商標,註冊資本已達2000萬。在後疫情時代,有想法的創業者單打獨鬥並不明智,大家抱團取暖,方能如虎添翼。
第二位嘉賓: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生產總監魯建軍。
梅:今天我們主要探討的是產業發展,其實,行業標準的融合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澳門水泥標準是以歐洲標準為基礎建立的,跟國標和ISO又有區別,深合區如何融合行業兩地不同標準,還是同時執行雙標?這可能也是很多企業包括建材建築行業的關注點。
魯:本公司產品的品質有幸獲得內地標準認證。但從宏觀層面來說,深合區所建立的各行業產品標準,給許多中小型企業提出難題。粵澳兩地若期望在諸如環境、安全等行業方面融合標準較為困難,更可能將執行「雙重標準」。產業鏈的完整化僅靠單個企業難以企及,需行業中佼佼者之齊心協力。深合區是中央贈澳門的一份「大禮包」,促使澳門眾多崛起的中小企業(產業)能扎根深合區並享受紅利。如今,這樣的優待絕不僅限於傳統4大產業。這門經產業構架之多元化,未來可期。
梅:4大產業之外,深合區招商引資是否還要擴大範圍,是否需要上下游企業配套?
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立,是中央給澳門的一份大禮包,是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最佳契機,澳門政府應該主動的推拉幫帶,將准入門檻適當放低,增加寬容度,允許試錯,讓更多的澳門中小微企業或個人能夠藉此契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澳門擺脫經濟結構過度單一的制約。
第三位嘉賓:該協會副理事長、澳科大商學院決策科學系系主任唐華軍教授。
梅:現代金融業也是深合區重點發展的4大產業之一,請問該產業在哪些領域可以優先發展,以更好服務深合區的經濟建設?
唐:大行業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跨界金融。融資租賃平台解決了尚未具備相應地位卻擁有專業技術的企業更好發展的融資需求,而不受困於短期資金不足。「跨境」意味著融資難度升階,也示明瞭資金與業務融通,政策應注重以專業技術突破困局,使參與貿易之主體放心參與國內外貿易競爭。第二,深合區本身就是自貿區,跨境需求,這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從2006年到2010年以後,大量的商業銀行,資金比較靈活,運用融資租賃模式。現代金融業也是深合區重點發展的4大產業之一。深合區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澳門金融自由港的優勢以及政策優勢,利用粵澳兩地高校資源打造金融人才培養高地,根據深合區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助力深合區經濟的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梅:當前深合區發展現代金融業,你覺得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
唐:優勢是具有天然的金融優勢和政府政策支持。同時應該了解深合區的成熟度正在穩步起步成熟中,更好的資金平台的建立,離不開產業成熟和金融領域專業人才支持。建議澳門高校應抓住契機,精準對接,開展相關人才培養培訓。不足是產業本身在起步階段,成熟度較低,我們要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發展平台優勢已經為周博士闡明,天然優勢與政策優勢。不足首先從產業本身窺見,初起步意味著經驗不足,需要吸引優質投資機構;其次從人才吸引看,澳門諸多院校應回應政策風向,例如:澳門科技大學也已經設置相應的課程,以解決人員配套不足。
梅:面對這些不足,政府、高校、企業分別可以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唐:系統人才素養與金融實體產業的脫節,深層矛盾指向院校課程設置與研究的更新。我希望並建議深合區的企業提供更多人才交流機會,並根據深合區各行業、產業需求量身定製。澳門各院校在人才培訓方面,應使得學院課程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同時,短期培訓也應納入考量。
第四位嘉賓:光軟體(澳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愛平(光軟體是上市公司,特別是股改以後依託控股母公司,已經躍升為數字經濟領域的重量級領導者)。
梅:在數位經濟時代,資料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隨著琴澳合作的深入推進,資料的跨境流動也愈來愈頻繁、逼切,你對跨境資料的安全有序流動有甚麼建議?
夏:《綱要》與《方案》中有所體現,也可見證重視資料要素,國策致力於構建一個資料跨境流通格局。但實際上存在技術鴻溝,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上鏈後記錄」與「上鏈前許可」;隱私計算技術;大灣區公共存證平台。然而,技術也觸及到合規問題──哪些資料被法律允許跨境?我認為應從跨境動機考察。資料歸屬問題:智慧產權屬於誰?如何資產化?深圳已經在打造「資料交易所」。通過區塊鏈技術、電子簽名、隱私計算3把鑰匙可很大程度保障資料的安全流動。另一方面,我認為行業應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引下做好跨境資料合規等領域風險防範和權益保護。
梅:除了上述的跨境資料可信體系建設,數位科技還能在哪些方面賦能數字貿易便利化、助推琴澳新業態新產業發展?
夏:這是很宏觀的問題。大概從數位技術新基建、提升城市建設、數位化建設方面能夠幫助城市產業升級,打造新型數位化城市。
第五位嘉賓:澳門互聯網經濟協會會長、珠海橫琴跨境說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運賢博士。
梅:你從事的行業也是新業態新產業,請問跨境電商如何在深合區落地?
周:實施稅之政策後即不存在跨境電商,並且小企業選擇繼續打造跨境電商並非最優之選,但從澳門特色地域、經濟特色能夠快速挺過後疫情時代。此外,醫藥企業進軍深合區可能性較大。
梅:電商行業大多是中小企業,你覺得澳門中小企業如何在橫琴深合區找到發展機遇?
周:完整的產業鏈現在說是很難的了,在某一個地方某一個狀況,因為全球產業鏈化是一大趨勢,儘管也是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說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我作為華為的家屬也參觀過華為基地,也去過松山湖的產業園去看過,然後在華為的周邊,它其實是有一批企業的,這批企業是服務華為的,而且他們每一家企業基本上都有人在華為公司跟著華為的那些人上下班,每天上下班做甚麼來著,跟那些設計人員跟那些研發的去溝通去協調,有發現有任何的就是說有改變,有任何的新產品設計,他就會及時的可以跟生產那邊去溝通,甚至乎華為這邊研發部門剛剛研發出一款產品,這邊兩三個小時之後你就可以現場去看這款產品了,所以時效性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深圳有300多家無人機製造廠商,這個產業鏈完整化對發展有重要幫助,如果有條件的話,把產業鏈整合在一起,金融,中央給地區的大禮包,在金融、製造的底蘊並不足,適當給予中小企業寬容度,不僅僅是4大產業,其他產業也要共同發展。
《市民日報》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