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享阿爾茲海默病診療最新學術成果

346

  【本報訊】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之際,由澳門鏡湖醫院協同澳門臨床放射學會、澳門核醫及分子影像學會主辦的「2024年澳門鏡湖醫院阿爾茲海默病診療學術交流活動」,本月6日在鏡湖醫院霍英東博士專科大樓荷花廳順利舉行。是次學術交流活動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及大灣區的專家,共同探討阿爾茲海默病(AD)診療最新的學術碩果,共吸引逾百名業界人士參與。

  出席的嘉賓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魏翠柏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核醫學/PET中心主任管一暉教授;珠海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許杰華教授;鏡湖慈善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李鵬斌,副院長黎啟盛,院長助理祁維及何敬全;澳門核醫及分子影像學會副會長余國威;先通醫藥經理鄭秀嶺等;鏡湖醫院副院長、澳門臨床放射學會主席謝學斌出席並致辭。

  講座中,魏翠柏教授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全球AD發病率逐年升高,它是一種起病隱匿、進行性加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最常見的癡呆類型,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為異常等症狀;AD是導致老年人喪失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常見疾病之一,疾病負擔嚴重,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侖卡奈單抗是全球首個針對AD病因的突破性靶向藥物,引領AD治療跨入「對因治療」新時代,其適用於早期AD,並具有延緩疾病進展效果,對於有效維持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管一暉教授指出:目前AD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認知量表測評,但其準確性低且相對缺乏客觀性,使其發現時多已處於中、晚期階段。PET顯像通過應用不同的示蹤劑,能無創性的在分子和細胞水平對不同的生物標誌物進行定位和定量,從多個角度反映AD患者病理改變,因而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能。相信,隨著各類放射性示蹤劑的研發和影像技術的進步,這一激動人心的領域有望廣泛運用於臨床,為AD患者的診療帶來福音。

  謝學斌醫生表示,有不少澳門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以AD為代表的老年腦退化性疾病容易引起嚴重的社會家庭負擔。隨著AD核醫學精準診斷的發展以及靶向藥物的誕生,使早期AD患者看到延緩病情進展的希望,為積極應對AD造成的挑戰,鏡湖醫院仝寅與澳門床放射學會及澳門核醫及分子影像學會成員將攜手努力,未來將積極開展AD早期診療的新技術,致力促進內地和澳門地區AD疾病的防治與科研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