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中華教育會青年協會昨舉辦「澳門青年教師教育論壇」,有講者呼籲因時建立新媒體教學的教師隊伍;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賦能的混合式教學必定是未來教育「新常態」,當中關鍵問題是如何看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關係,及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改造傳統教育。亦有講者指在疫情下,不少學校採取線上教學方式,但線上授課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建議教師在課堂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並制訂針對性教學計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論壇上,澳門理工大學校長嚴肇基以《推動新媒體教研創新斌能教育「新常態」》為題發表演講,並就新媒體教育的發展、新媒體教學延伸的表現、後疫情時代澳門理工大學新媒體教學建設、澳門理工大學新媒體教研創新及新媒體教育的未來展望等和與會者探討。他稱,理工大學作為公立高等院校,在重視教學學術發展的同時,致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把教學、科研、校務管理、資訊系統等進行電子化、信息化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智慧化管理,促進教學發展,並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疫情爆發後,大學通過調整及整合打造了1個多功能的電子教學平台,融合教材管理及分享、視像會議、線上評測及統計分析等多種新媒介的應用。
他並認為學校除打造與時俱進的新媒體教學雲計算平台,內裏的系統安全也至關重要,因時建立新媒體教學的教師隊伍,且老師需要在觀念上不斷改變、持續的培訓支持,以及制訂校級的電子教學發展規劃,而開展年度電子教學成果檢視及跟進的工作尤為重要,這也是對完善新媒體教學的素質保證。
藉技術配教學步調 推全面個性化發展
嚴肇基進一步指,在新時代背景下,創新賦能的混合式教學必定是未來教育的「新常態」,而新媒體教育的本質是教育,當中關鍵問題是如何看新的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關係,及如何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改造傳統教育,以更好地應對疫情這樣突發的情況和未來發生的變化。因此,我們要充分把握新媒體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相信在不久將來見到教育創新。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劉美鳳教授則圍繞「富媒體時代教育發展趨勢、新媒體發展與教師角色改變」等議題分享經驗。她指,現時內地各院校特別強調資訊技術在教育當中的應用,如利用資訊技術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學生在二十一世紀的核心素養,包括合作精神、自主學習能力等,同時利用技術可為每名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步調,最主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個性化發展,提升整個教學品質。
她又指,疫情影響下,不少學校暫停實體授課,採取線上教學方式,並認為在線上上課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建議教師要在課堂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課堂上制訂有關針對性教學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發興趣,並在課後進行有需要的補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