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暨澳門心理學會成立25周年,澳門心理學會第十三屆理監事昨宣誓就職,並舉辦專題講座探討「幸福澳門,開展心篇章:應對社會變遷的心理挑戰與機遇」,逾百名不同服務單位的專業同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主辦方冀澳門成立專職部門推動心理健康;鑑於青少年輕生問題令人關注,該會籲構建心理健康政策,線上線下幫助青少年。該會期望透過講座提供實踐技巧,借鑑各地專家的經驗,為本澳社會創建更多價值。
該會第十三屆理監事就職禮昨午在皇都酒店2樓維凱廳舉行,由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工聯總會理事長李從正,立法議員陳亦立,該會顧問華年達監誓。
該會會員大會主席程美珍致歡迎辭時表示,據「澳門精神健康調查」,提到憂鬱症及焦慮症的風險分別為27%及19%。近年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研究及調查結果均反映心理疾病有上升趨勢。隨著同行的努力,澳門巿民的求助意欲較以往提高,但上述調查結果亦提到,過半受訪者在情緒困擾時不求助專業人士,反映在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對心理健康的態度僅停留在有問題才需要心理服務,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仍選擇獨自面對,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仍需要很大的勇氣。
倡設專責部門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她指,近年國家致力實行國民心理健康及精神衛生的防治工作,於2021年,成立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專職開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政策、規劃研究及行業規範,亦承擔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相關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和評估評價工作。期望未來,澳門可以跟隨國家規劃,成立專職推動心理健康的部門,可就不同的社會問題開展研究、人員培育,以及整合現有社會服務資源,構建更強大的社會服務網絡,更有效將心理健康服務資訊送到澳門巿民手中。
該會理事長李昇恆致辭時稱,澳門市民的心理健康狀況並不樂觀,疫情過後,青少年自殺輕生等問題也令人關注,最新數據顯示,光是2024年1至6月便錄得4例18歲以下未成年的自殺死亡個案,其中兩例更是14歲以下。講座邀請不同範疇的專家分享,冀從個人層面探討如何實踐幸福,探討從政策層面如何打造心理健康藍圖,構建完整的心理健康政策,並結合線上線下方式幫助青少年,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
他又說,構建幸福澳門作為新一屆行政長官候任人的施政主軸,亦是心理學會多年來一直關注的議題,除促進經濟外,應從個人層面到政策層面,多維度促進市民心理健康,並且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
年會邀請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特聘教授岳曉東、台灣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啟正、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部主席梁重皿博士擔任主講嘉賓,分享兩岸4地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