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婦聯昨日公布「澳門家庭教育現狀及需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子女關係」與「實踐家庭教育」自評分數呈正相關關係,六成受訪者家庭為「夫婦共育」,認為缺乏親子相處時間是阻礙家庭教育的最大困擾,近六成人認為社會上為家庭提供教育資源只屬一般。婦聯建議構建完善家庭教育體系,深化家校合作,實現家校優勢互補。
婦聯理事長袁小菱,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副秘書長黃梁君主持調查結果發布會。
袁小菱致辭時表示,該問卷調查旨在探討現實本澳居民在實踐家庭教育時面對的處境以及困難,並提出建議供特區政府參考。由於澳門雙職、輪班家庭甚為普遍,而疫下導致的停課停托、家傭供應大減、社區休憩空間不足等問題,影響家庭的正常生活作息、子女的成長環境,以及家人間發生磨擦的機會亦有所增加,令家庭面臨的問題日益多變,家長遇到子女教育問題常感到無從入手。因此,加快家庭教育在本澳的普及,對於後疫情時期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初中階段子女叛逆期需加強支援
她續稱,婦聯認為有必要對本澳家庭教育進行研究,客觀就家庭現況及需求展開分析,了解家長所面對的問題,讓政府、社會更了解不同居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擾,更好制訂有效的支援措施及公共政策。婦聯總會定必持續關注本澳家庭不同層面的需要,致力協助居民建設健康家庭及和諧社會,共建美好家園。
本次調查於今年4月以電子問卷方式展開,共收集3149份有效問卷,受訪對象為18歲或以上、育有或正在照顧0至18歲或以下子女的澳門居民。
調查顯示,受訪者就「子女關係」及「實踐家庭教育」自評分數分別為8.7分及7分,屬中上水平,家長普遍自覺認為與子女處於良好關係。
但處於初中階段的受訪者「實踐家庭教育」分只有6.6分,較其他教育階段的受訪者低,反映初中階段的子女正值青春期和叛逆期,獨立意識和自我價值觀日益增強,與父母對抗的行為和心理明顯,因此有需要加強對初中家庭教育的輔助和支援。
調查亦發現,六成受訪者表示自身家庭是以「夫婦共育」方式來實踐家庭教育,其次逾三成由母親主導。
六成受訪者指家庭教育資源一般
而「工作忙碌導致與子女互動時間不足」、「擔心孩子是否擁有解決問題和面對壓力的能力」,及「面對子女不正確的行為不知如何應對」是家庭教育中的3大困擾。此外、近六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社會上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提供只屬一般,近兩成半認為不足夠或非常不足夠,反映市民認為現有社會資源及服務有待提升。
同時,調查現實受訪者在家庭教育上遇上困難時最常向家人及朋友求助,超過五成受訪者最常通過社交平台及網站獲取家庭教育資訊,反映政府與社會機構目前常用的講座形式所能發揮的推廣家庭教育資訊的作用有限。
婦聯建議建構具有澳門特色的家庭特色教育服務體系,由政府牽頭出台家庭教育指導框架,通過政校社三位一體的同向合力,統籌社會資源支援本澳家庭教育發展。同時亦加強線上工作,多利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滿足家庭教育個性化需求,對家長忽視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
另外,婦聯建議續深化家校合作,要重視老師自身對家庭教育知識的掌握,以更好識別學生的問題;同時,學校尤其應注重向家長傳播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讓學校教育能在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中起著重要作用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