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學年昨日正式開始,全澳66間中小幼學校在本月初如期錯峰開學。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認為,全澳非高等教育學生度過長達兩個半月的休假,讓學生和家長都熱切期盼新學年的到來。她建議持續監督道路工程進度,確保正式開課後,交通順暢,並引入「特許通行證」及延長核酸檢測有效期限,方便家長因應實際情況決定由誰陪同子女過境。
黃潔貞指經各政府部門和學校的有效溝通,協調交通安排、做好校園清潔及重啟跨境學童專道等多項措施,首個開學日情況大致順利。她對有關工作表示肯定,但認為仍需留意錯峰開課後,各校於下周將正常上課,屆時交通情況將再次受到考驗。她特別提到,有小部分原定在開課前完成的道路工程,因疫情影響而延遲;亦有部分鄰近學校或學生主要使用的道路工程,訂於本月至下月才完工。
她建議當局加緊督促有關路道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如期,甚至提早完工,並呼籲家長和學生要提早出門,留意政府部門資訊、公共交通和口岸通關安排,及早規劃出門路線;多乘坐公共交通,或選擇步行方式,緩解路面交通壓力。
倡引入特許通行證便捷跨境家長
此外,黃潔貞收到跨境學生家長的反映,自從8月9日起實施珠澳通關人員每日限進、出所有珠澳通關口岸往返合共1次。雖然跨境學童及陪護家長實行名單管理,由教青局統一收集名單後轉交至珠海有關部門,便可不限進出次數。但是,由於陪護家長僅限1人,若陪護家長當天有特殊情況不能接送學童,陪護名單未必能及時更新到政府部門,容易造成學童回校不便的情況。而昨日亦有跨境學生家長稱,受珠澳口岸限次通關措施影響未能陪同出入境,說明現行規定存在優化空間。建議參考「相對靜止」期間向指定人群派發「特許工作證」的做法,在短期內向跨境學生家長派發「特許通行證」,具體操作可向跨境學童家庭派發1張「特許通行證」,並容許「特許通行證」載有3名以下家長的資料,以方便家長因應家庭情況,讓持證家長陪同學童過境。
最後,黃潔貞表示,本澳及內地的疫情已愈趨穩定,繼續維持入境須持48小時內的核檢證明,對跨境學童、工作人群及旅客都帶來不便,亦會降低旅客來澳意願。因此,建議當局延長入境核酸檢測有效期限至7天,以推動本澳與內地有序恢復正常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