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應對少子化現象

122

  有團體舉行論壇邀請多名本澳及台灣地區學者探討少子化現象,本澳今年上半年有1709名新生嬰兒,按年減少約一成,「龍B效應」不似預期,甚至與去年平手也做不到,倘情況繼續下去,澳門明年可能僅有不到3000名新生嬰兒。

  中國、日本、韓國的出生率都出現下降情況,澳門亦難置身事外。少子化現象離不開經濟、文化、教育等原因。有論調指,若沒有生育意欲,即便優厚的財政資源 、援助、教育條件,可能有人說「佢唔肯去生,咁你都無辦法的」。然而,關鍵在於本地居民分享經濟成果,以及居住環境尤其經屋的活動空間狹窄,新經屋法規定單位在若干年後原價賣出,沒有資產保障作用,上述兩大因素令人卻步。

  「一個幸福和諧嘅家係有子有女、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坐喺中間。(這樣才)係一個完整、幸福嘅家庭,社會要推廣呢種理念。」我們把這個概念放在月入萬多兩萬元薪酬的30歲男士的角度,正向點想,「上有老」的兩老有點積儲,尚有體力還可以去當保安「過日辰」,不用子女照料生活;悲觀點的「上有老」的兩老需要被照顧,這個30歲男士在下班時間是照顧者,所受的壓力非常巨大。好了,倘這位男士也決定結婚生育,「下有小」的小,即使本澳幼兒3歲起便享用政府的教育資源,還得張羅生活用品、膳食和住屋以至育樂開銷,一個月入萬多兩萬元薪酬的30歲男士,就算伴侶也有同樣薪酬的工作,加起來這個家庭男女雙方一個月各有萬元收入,但可能彼此都面臨「上有老」的狀況,壓力倍增,要解決自身的經濟開支並不容易。

  雙職家庭日益增加,出現「晚婚晚育」情況,加上輪班工作,照顧家庭中的大大小小更感吃力。或者有人譏諷上述所指的夫婦二人「不努力」,包括可以提升自我創造更多收入,不必怨天怨地。然而,社會變遷,年輕一輩明白力有不逮,那不如享受自我,一個人生活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幸福嘅家庭」就是「上有高堂,下有妻房」,這已經是老一輩的舊思維。倘要把這個舊思維硬套在新一代的腦袋,顯然已經脫節。

  政府推出新一輪臨時產假報酬補貼計劃,似乎有意把「臨時」政策延續下去,補貼中小企14天產假的金額。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是否多了14天產假就能鼓勵生育?答案是否定的。

  故此,我們期望當局推出更多支持生育措施,提升社會的生育風氣,使澳門人口得以保持穩定,「一國兩制」事業才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