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葡語國家研究新書深化「帶路」交流

136

  【本報訊】由澳門城市大學葡語國家研究院、「一帶一路」葡語國家信息與國情研究中心、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合辦,澳門教育基金贊助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5周年現狀與展望研討會暨葡語國家研究新書發布會,昨假城大氹仔校區順利舉行。會上發布3部學術專著《葡語國家文化符號》、《語言為紐帶:葡語之旅》和《A New Long March and Different Governance:Reviews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Portuguese-speaking Countries in Africa》,來自多個葡語國家的專家學者熱議澳門回歸成就並展望未來中葡關係發展藍圖。

  是次活動由澳城大「一帶一路」葡語國家信息與國情研究中心主任João Simões與葡院講師周佳圓主持。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秘書長季先峥、中聯辦研究室副主任黃智虎、外交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葡萄牙派駐代表顧美思、東帝汶派駐代表肖振東、澳門特區政府招商投資促進局行政管理委員會委員李藻森、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教育廳代廳長譚兆華、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職務主管吳天昊、葡萄牙澳門科學文化中心主席Carmen Amado Mendes教授、澳門聖若瑟大學副校長Alexandre Lobo教授、葡萄牙里斯本大學學院Cátia Miriam Costa教授、莫桑比克若阿金˙奇薩諾大學Fátima Chimarizeni Papelo教授等來賓出席此次活動。

  發揮澳門優勢促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

  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教授致辭時指出: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5周年來,在「一國兩制」方針的引導下,取得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文化多元的顯著成就,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典範。他強調,區域國別研究對國家發展和外交戰略至關重要,澳門憑藉其獨特的制度優勢,已經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的關鍵樞紐,對促進國際對話和經貿文化交流發揮重要作用,本次活動不僅展示澳門「一國兩制」矚目成就,也為未來如何發揮澳門獨特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提供思考。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以來的發展成就,以及澳門的全球定位、澳門與葡語國家的合作前景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加深了與會者對澳門與葡語國家關係的理解,為未來合作指明方向。

  城大副校長葉桂平和研究中心主任João Simões總結時表示,澳城大「一帶一路」葡語國家信息與國情研究中心於年前建成,為葡語國家研究院下設智庫機構,致力於「一帶一路」與澳門中葡平台建設等領域的出版和系統研究。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精準聯繫人」,應致力拓展中葡新興領域合作、深化中葡發展領域合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開闢新空間,助力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期盼澳門高校和智庫加快推動跨學科知識創新與交叉融合,培養兼具優秀語言能力和專業實務能力的「葡語+」複合型創新人才,推出更多高質量研究成果,夯實澳門平台建設。

  是次活動發布的《葡語國家文化符號》深入研究葡語國家的文化符號及其全球影響力,並將澳門在中葡文化交流中的獨特角色與大灣區發展前景緊密結合,展示澳門作為文化橋樑的重要性。《語言為紐帶:葡語之旅》作為葡語國家區域國別研究文化專題和專業葡萄牙語的補充教材,旨在培育具備一定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中葡雙語人才,支持澳門平台建設和打造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A New Long March and Different Governance: Reviews of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Portuguese-speaking Countries in Africa》探討「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多年來對非洲葡語國家發展的積極影響,以及未來合作的新機遇和挑戰,為政策制訂者、學者、企業家以及對中國與非洲葡語國家合作感興趣的讀者提供參考。

  外交公署代表陳振華,城大協理副校長陳俊拔,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葡語國家研究院副教授柳嘉信、陳紅,講師葛思寧及師生亦出席是次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