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學者聚焦探討澳高精尖科研潛力

147

  【本報訊】由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澳門城市大學研究生院聯合主辦的「澳門是能夠做高精尖、國際一流科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昨日於澳門城大氹仔校區順利召開。研討會由澳城大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主持,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商學院副院長田一輝、大健康學院執行副院長孫沛、數據科學學院副院長朱天清及劉文堅、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創新設計學院執行副院長王伯勛、研究生院副院長周龍,以及戴定澄教授、韓昊英教授、謝俊民副教授、任玉潔副教授、刑亞龍助理教授、郭永德助理教授等一眾專家學者參會共研。

  葉桂平致辭時表示,習近平主席日前視察本澳高校時指出澳門能夠做高精尖、國際一流科學研究,對澳門科技進步、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給予肯定和期許,更為本澳高等教育及科研發展精準錨定方向。澳門作為中西文明交流互鑑寶地,具備「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又被中央賦予「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重要定位,應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展現澳門擔當,利用多種渠道促進國際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在國家科技發展全局中發揮獨特作用,成為「講好中國科技故事」的橋樑、窗口。

  他認為,其一,澳門要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的國際「朋友圈」,通過強化與葡語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的緊密合作關係,持續拓展國際交流網絡,將澳門打造成吸引全球英才的橋頭堡,積極構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其二,澳門高校應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及服務澳門「1+4」多元產業發展,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加強前沿科技探索與創新突破,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代表未來科技發展方向與產業變革趨勢的前沿領域,深化與國外知名高校以及內地高校的全方位合作,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進行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其三,澳門的科技力量要抓住與橫琴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加快與內地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貫徹落實「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的琴澳聯動發展模式,加速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其四,特區政府可通過提供優厚財政支持、搭建優質科研平台等方式,持續吸引國際知名大學、高水平研發機構、知名風投、高層次人才等高端創新資源來琴澳開展科研創新活動。

  王忠教授指出:在新時代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綠色經濟等新興技術和領域快速擴展,與社會及各產業部門都發生交集,高校需要進一步推動交叉學科建設,促進不同領域知識的融合和創新,始終站在科學的前沿,引領社會發展。他建議在金融與科技、國際貿易與法律科技、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博彩經濟與行為科學結合等領域探索學科發展方向,提升澳門在全球學術界的影響力。

  田一輝副教授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肯定和期許為澳門學科發展指明方向。從商科角度來看,應加強與當前先進技術的結合,例如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學科的融合,構建適應新時代的工商管理學科發展理念,開發適合澳門以及灣區的產業發展路徑與商業模式。同時進一步加強高校與企業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和項目,打造國際一流的科研創新高地,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孫沛教授表示,大健康是全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重要方向。澳城大大健康學院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澳門特區發展規劃,結合新興人工智能技術,重點布局智能健康管理、智慧老齡等重點領域,持續優化大健康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同時積極引進國際一流專家學者,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為澳門大健康產業發展儲備高端人才。

  朱天清教授表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澳城大人工智能及信息安全團隊展現出的科研實力和創新精神,能為澳門科研領域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以及為澳門和大灣區的智慧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此外,澳城大安全團隊的科研工作,不僅體現澳門在國際一流科學研究領域的潛力,更彰顯其服務澳門、服務國家的責任擔當。

  劉文堅副教授表示,特區政府應加大鼓勵澳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涵蓋人工智能及其跨領域應用,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另外,通過放寬實習限制,鼓勵人工智能學科的學生在本地企業實踐,深入了解澳門的市場需求,從而推動本地化人工智能應用的發展。同時,繼續支持高校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增加人工智能相關的科研資助,鼓勵前沿技術的探索。相信相關措施不僅將形成良性循環,還將為澳門的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

  李璽教授指出:澳門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科學研究領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在旅遊、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及教育學等多個領域均獨具優勢,這些領域的成果不僅能助力澳門本地社會進步與治理,也為國家發展提供寶貴參考。為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澳門需深刻理解並回應習主席的指示,深入了解澳門及灣區發展需求,積極整合專業力量,通過產學研合作深化科研工作,為國家的整體發展與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王伯勛副教授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澳門視察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為澳門文化、藝術界帶來鼓舞。文化藝術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更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文藝可以發揮增強文化認同感,傳播澳門城市意象的作用。通過文化、藝術結合科技發展,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激發時代創新。未來,應充分發揮文化、藝術在「一國兩制」實踐中的獨特作用,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文化藝術的力量。

  與會者一致認為,澳門具備開展國際一流科學研究的條件,通過強化跨學科研究,打破學科間的壁壘,集中優勢資源,澳門有望在更多前沿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周龍總結時表示,本次研討會不僅為學術界搭建交流平台,更期望通過研討會促進不同領域專家的思想碰撞,為推動澳門科研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