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首期比例 恢復4厘補貼 鼓勵青年上車

地產界倡重開投資移民吸資引才

178

  【本報訊】澳門地產業總商會昨在置地藍宮舉辦2025年新春團拜,會長鍾小健指出:澳門樓市「撤辣」後成效有限,樓價下跌趨勢未能抑制,市場出現「惡性循環」,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促請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樓市止跌回穩。建議政府降低樓宇貸款首期比例至15%,恢復首置人士4厘補貼或首期擔保等政策,鼓勵年輕人「上車」。同時提倡恢復投資移民政策,建議投資者組合2000萬澳門元資產,獲得永久身份證後也需依照每年常居183天要求才能享受本澳福利。期望透過這些政策,引進資金和人才,盤活澳門整體經濟。

  新春團拜昨午舉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全國政協常委劉雅煌、何潤生,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行政會委員陳澤武、葉兆佳、宋碧琪、唐繼宗,立法議員顏奕恆,房屋局局長任利凌等多位政商及業界出席。

  鍾小健致辭時表示,去年澳門樓市全線「撤辣」,釋放部分市場購買力,第二季成交量明顯反彈,但後勁乏力。樓價方面,亦在1年時間回落超過一成。無論從成交量和樓價,均反映「撤辣」對提振樓市成交收效甚微,且未能抑制資產價格下跌趨勢。2019年至今,本澳樓價累跌達30%,意味著過去數年本澳資產價值蒸發6000億元,平均而言,每位澳門市民蒸發近90萬元資產,如此龐大的資產損失,對本澳投資及消費信心帶來嚴重衝擊,同時成為導致近期消費降級主因。

  惡性循環續發酵衝擊金融

  他表示,截至2024年11月份,澳門不良貸款比率近期急升至5.5%,更超過歐盟5%警戒線標準,創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後新高。因不良資產率持續增加,導致銀行融資更審慎,從嚴處理資產貸款,企業在貸款續約時往往因重估物業大幅貶值遭追討本金差額,導致企業資金鏈幾近崩斷,直接影響運營。現時樓市觀望氣氛濃厚,資產價格屢破新低。街舖、寫字樓更乏人問津,租售兩難,短期內難以市價套現,只能低於市價減價出售,進一步拖累資產價格下跌,形成惡性循環。若惡性循環持續發酵,將衝擊金融體系,繼而洐生一系列民生及社會問題。

  鍾小健稱,樓市是經濟的「寒暑表」,一個成交活躍而價格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最佳引擎。扶持樓市止跌回穩,是振興澳門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為推動本澳樓市「止跌回穩」,他建議:一、降首期至15%,助市民上車及換樓。二、重開首置4厘補貼,鼓勵年輕人首次置業,紓緩興建經屋壓力。

  港重啟投資移民成效顯著

  他續指出:香港去年3月重啟投資移民政策,短短10個月內共接獲逾800宗申請,為其帶來超過240億港元的資金。而相關投資者來港後,仍會陸續在港消費和投資,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時澳門投資及外來資金疲弱,如能引進外來資金,既能盤活整體經濟,又能汲納產業多元所需要的人才定居澳門,工作面向琴澳,為產業多元創造條件。

  他認為,香港與澳門相比,兩者各有長短,但前者教育資源、營商環境與金融市場無疑更為成熟,對投資者而言更為吸引。而香港房地產普遍有3至4厘的租賃回報率,較澳門平均1.5厘尤具吸引力。所以在設定澳門投資移民條件時,門檻應比香港低、資產結構比香港簡單、審核比香港快,才能在吸引人才及資源競爭方面突圍而出。

  他建議由投資者自行組合總價2000萬澳門元的資產,當中1000萬為商舖、寫字樓及工廈,另外1000萬為住宅。而投資移民需連續居住不少於7年後,且每年至少居澳183天或以上,方可申請成為澳門永久性居民。獲得永久居民身份後,也需每年住滿183天才能享受福利,包含現金分享及養老金。投資移民的福利政策,可以通過法律調整來取得平衡。希望透過恢復投資移民政策,引進外來資金,盤活澳門整體經濟;吸引人才在澳門定居,為琴澳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提供充足人才儲備。

  劉雅煌致謝辭時稱,習近平主席訪澳期間,為澳門未來發展指明方向,社會各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地產業曾是澳門4大經濟支柱之一,認為地產業正迎來轉機。地產的興旺取決於投資、消費和出口,期望新一屆政府有更多新思維,相信地產業有望走出目前的低迷局面。隨著中央惠澳政策不斷推出,令消費暢旺,新一屆政府帶來的新理念,為中小企考慮,有助帶旺消費,亦有地產業界不斷努力探索,正走出地產可持續發展之路,對未來地產業發展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