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婦聯總會昨日公布「2022年澳門居民對特區政府抗疫政策及經援措施意見調查」結果,調查報告在8月以電子問卷方式調查3098名18歲或以上澳門居民。當中受訪者對「整體經援措施評分」為5.8分,顯示政府有繼續改善的空間;近四成受訪者認為新一輪經援措施未能有效紓緩經濟壓力;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因疫情關係收入大減,或出現入不敷支情況。綜合居民意見和分析結果,該會建議特區政府在第二個百億援助中,向居民發放普惠抗疫現金補貼,以及延長家居和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並加入燃氣、網絡費等補貼,減輕居民在疫情下的經濟壓力。
新聞發布會昨午假婦聯大廈2樓禮堂舉行,由婦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副秘書長黃梁君及副理事長黃潔貞介紹報告內容。庄玲玲致辭時表示,現階段社會對「百億經援措施」存在不同意見,居民期望加快推出「普惠性」措施,支援受新一波疫情而致經濟受到影響的家庭。今年婦聯除對政府抗疫滿意度進行追蹤調查,亦期望在疫後深入了解居民對經援措施的看法,而有關總結建議會供政府參考,更好發揮經援措施的「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功能,以及財政儲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積極作用,為本澳經濟重建打下堅實基礎。
經援評分5.8有改善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認同政府整體抗疫防控政策,以10分為滿分,評價的綜合平均值為8.04分;受訪者對「整體經援措施評分」平均為5.8分,屬中等水平,當中接近四成受訪者認為,新一輪經援措施未能有效紓緩他們的經濟壓力,主要以就業不足,失業或待業和家庭照顧者為主,因他們均未能納入「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的受惠對象。有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因疫情關係收入大減,或出現入不敷支情況,他們當中只有不足一成人認為政府因應「6.18疫情」推出的經援措施能有效紓緩他們經濟壓力。而受訪者最希望提供各類生活補貼措施,包括「提供家居開支補貼」、再度注資「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及發放單次「抗疫現金補貼」。
另一方面,調查發現,需要照顧家庭成員、長者、長期病患及殘障人士的受訪者群體中,大部分表示每月收入不足應付生活或家庭日常開支,說明照顧者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經濟壓力。疫情下,全職家庭照顧者的照顧壓力比平常更大,他們既不是僱員也不是失業人士,故未能受惠於第一個百億針對僱員的經援措施。他們因履行家庭照顧責任,犧牲投入職場機會,令自身收入下降或需依賴家人的收入生活,使大多數家庭照顧者的付出和需要容易被人忽視。
向弱勢發放特別生活津貼
該會綜合居民意見和分析結果,提出如下建議:一、總結抗疫經驗,完善應對預案;二、完善查詢渠道,強化資訊發布;三、 設立居民就疫情防控政策的意見反映平台,促進官民溝通。經援措施方面,建議政府在第二個百億援助中,向居民發放普惠抗疫現金補貼,在現時基礎上加入燃氣、網絡費等補貼項目,減輕居民在今波疫情受到的影響;針對性支援家庭照顧者,特別是育有未成年子女或需要照顧長者、殘疾人士的弱勢或基層家庭,發放特別生活津貼;關注物價變化,加強巡查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