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國政協澳區委員昨早舉行界別協商會議,以「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為題,會議由全國政協常委廖澤雲主持,全體澳區委員出席。會上多名委員建言獻策,當中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陳明金關注琴澳深合區4大產業,及澳門各項新興產業發展,認為新興產業基礎薄弱,希望深合區善用現有資源,支持新興產業以及青年創新創業發展。
陳明金表示,《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聚焦4大產業,分別是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澳門特區政府的第二個五年規劃表示,將加快發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5大產業。就目前來看,由於新興產業基礎薄弱,短期內未成氣候,導致難以快速集聚人才,橫琴人氣不足。
為加速澳門和深合區產業多元化的步伐,陳明金提出以下建議: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創新企業落戶澳門或深合區。要加快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必須下大決心推出創新政策,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作為澳門,產業多元具有緊逼性,必須利用澳門可以發揮的優勢,希望引進一些4大產業類型的創新企業落戶澳門或深合區,只有真正有了產業,才能產生多方面的聯動發展。
騰出澳門空間發展多元產業
二、有效推動澳門部分公共服務轉移至深合區,以置換澳門的空間發展多元產業。為充分利用澳門寶貴的土地資源,深合區可作為澳門產業轉移的拓展空間。例如:澳門的發電廠、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高校和醫院等可以澳門作為總部,部分職能轉移至深合區,有效騰出空間發展多元產業,更好地提升澳門土地的使用價值。
三、在深合區設置澳門商事服務辦理的分支機構,便利投資者。目前,在深合區設立公司最快1天可以完成,而在澳門至少需要1個多月,有些投資者由於證件簽註等問題,可能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也辦不下來。如果能將澳門開辦公司、公證行為等在深合區完成,將大大提高商事服務效率,進一步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希望可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者到澳門投資。
吸引人才發揮雙向聚集效應
四、盡快啟動澳門人才回流和引才計劃。現階段澳門居民從事新興產業人數佔就業人口不足一成。除本地消化,能夠支援深合區相關產業發展的又有多少人?當務之急,無論是澳門還是深合區,只有積極打造新興產業,同時吸引人才為我所用,發揮雙向集聚效應,產業發展才有希望。
五、充分利用澳門現有高等教育資源,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澳門現有10所高等院校,透過設置相應的專業,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潤生則建議,民生金融先行,逐步推動促進澳門居民在深合區金融服務的獲得感,把橫琴粵澳深合區打造成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為推動粵澳深合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建議發揮粵澳綜合優勢,推動深合區和澳門一體化協同發展,把深合區建設成為灣區民生金融創新的「新示範」。
推動澳人區內理財分享紅利
他又建議便利澳門居民在澳門開立內地帳戶。一方面,逐步放開澳門代理見證開立內地Ⅱ類、Ⅲ類個人銀行戶業務的試點銀行資格,讓澳門居民切實感受到更多便利和實惠,融入深合區互利合作發展。在經驗成熟後,進一步擴大代理見證開立帳戶類型,探索形成澳門代理見證開立內地個人I類帳戶的具體方案。另一方面,積極搭建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及產品,推動澳門居民參與深合區相關理財投資,分享深合區發展紅利。
何潤生同時提到,繼續完善澳門與深合區跨境理財、見證開戶、移動支付等一體化金融服務體驗,加大金融利民、便民、惠民的力度,提升澳門居民融入深合區生活、就業的獲得感。如通過宏觀審慎監管,疏堵並舉,加強、優化外匯跨境收支措施,在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用途清晰的情況下,放開澳門居民在深合區生活中特殊安排下,譬如醫療、教育、住房首期的匯款限制和結匯要求,支持澳門居民在深合區安居樂業;亦建議便利符合條件的深合區人才在深合區開立澳門帳戶,允許澳門銀行為在深合區高精尖缺人才提供消費貸款、投資理財綜合配套的一攬子金融服務,增強深合區人才服務澳門的歸屬感。
另外,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張明星表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當務之急是對澳門整體景觀進行翻新和美化,建設美麗城市,與國際標準接軌。由政府牽頭,企業配合,配合舊區重整,針對建築物、公共設施、城市空間等城市生活環境要素,重新規劃設計有需要的地區,調整用地功能或變更建築形式規模標準,徹底改變舊區內的生活環境素質,優化土地利用,修復建築物的內外空間,還原景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