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氹仔柯維納重型客車停車場自今年5月4日開放以來,停泊率低一直備受關注。離島社諮會副召集人、民建聯副理事長吳鴻祺表示,柯維納重型客車停車場開放使用,但旁邊的露天停車場卻繼續免費開放,令人不解。他指出:該區泊車位不足,希望交通事務局考慮該區實際車輛的類型和居民、用家的需求,作出更完善規劃。
吳鴻祺表示,不單止柯維納重型客車停車場使用率低,蓮花口岸重型停車場運營時間更長,同樣使用率十分低。他指出:蓮花口岸方面,基本上重型車都泊在附近,例如高爾夫球場、學車場附近的街位,甚至寧願違泊都不泊進停車場。因為對於駕駛者來說,如果不執法或者執法力度太輕,不如「博」十日八日抄一張(罰單),都遠不及泊入停車場的費用。柯維納停車場方面,旁邊就有免費露天停車場,加上柯維納地下停車場出入不便,職業司機當然選擇免費又方便出入的停車場。他說,確實不能理解為何交通局開設地下收費停車場的同時又繼續運作免費停車場,既然露天停車場可以免費,地下停車場又是否可以免費,鼓勵重型車輛停泊?
他續指,雖然氹仔有部分區份有足夠停車場,例如中央公園停車場、湖畔附近停車場,除了打風暴雨,平日停車場不會泊滿車,泊車位相對較充足。但海洋花園、柯維納馬路就應該適時規劃,增加泊車位,柯維納馬路附近不少居民反映,最近便的公共停車場是中央公園,馬場、柯維納馬路附近沒有任何公共停車場,既然開放重型車停車場,是否可以釋放露天停車場空間予普通私家車停泊,或者相反,若重型車不願使用地下停車場,不如讓私家車停泊,居民都表示願意付費泊車。對此,他建議交通局考慮該區實際車輛類型和居民、用家的需求,作出更完善規劃。
對於氹仔區整體道路壓力,吳鴻祺認為離島區最主要的道路壓力為學校周邊道路,尤其上學放學時段,部分家長會將子女送至學校門口。因此,希望可以推出臨時措施引導他們停泊在附近停車場,例如參照內地首半個鐘免費或半價,減少道路阻塞,釋放道路壓力。另外在上下班時段,友誼大橋、西灣大橋及路氹路段相對擠塞,明顯可見西灣橋往路氹城自新行車天橋開通使用後,有效紓緩交通,故希望友誼大橋前往路氹城的路段,連接第四通道的行車天橋盡快落成,令北安及大潭山一帶車流更順暢。
與此同時,第四通道於2024年落成,由於引橋落點位置,吳鴻祺預料短期內對紓緩交通不會有太大成效,因為每日有不少澳門區的車輛要往返路氹區,而氹仔最大的車流壓力來自上學、上班兩批車流,但第四通道開通最主要是連接新城A區,澳門半島的駕駛者會否專程進入A區前往離島區?他認為原本從友誼圓形地前往友誼橋的駕駛者有可能選用,但對於在友誼馬路上橋的駕駛者,可能需要有更好引導措施,才能吸引更多駕駛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