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8月,行政長官賀一誠提出要在原車胎公園部分土地興建公園,並配套符合國際標準的溜冰場。但日前,體育局代局長張子軒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則透露,該地段規模未能完全滿足溜冰場的國際標準要求,因此「正在尋找其他合適的地點來推進相關設置的建設。」這意味著澳門興建國際標準的溜冰場計劃,繼選址「澳門蛋」後再度擱置。離島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吳鴻祺表示,溜冰場選址兩度「流產」,反映當局在城市規劃上缺乏前瞻性,當前氹仔中心區人口密度高,加上當區居民體育運動需求較大,氹仔中央公園早已超負荷運作,建議原車胎公園地段建設綜合休憩措施,包括研究保留溜冰場功能區域,為當區市民提供更多休憩空間。
原車胎公園除溜冰場計劃最終擱置,早前其中兩幅地塊公開拍賣亦引起社會關注。吳鴻祺認為,同一地塊用途在短短兩、3年間發生多次變更,反映工務局在城市規劃上未具前瞻規劃,對土地使用亦不見有明確方向。實際上,氹仔中心區有逾10萬人居住,周邊又有學校,幾乎是全澳居住密度最高的區域,一早已經超過東北區,但附近只有氹仔中央公園可供休憩,實際容量早已超負荷。籃球場、足球場長期爆滿,兒童遊樂設施更供不應求,高峰時甚至需要保安人員截流。回顧最初,政府曾對車胎公園作較「美好」的規劃,包含多個功能區,但最終不了了之。雖理解政府希望配合《城市總規》對車胎公園進行規劃,但不理解若按照《總規》,卻又突然提出興建溜冰場,之後又指出不符合條件,「可見有關部門在公布計劃前沒作充分調查,也沒有充分考慮如何配套設施。」
善用土地資源臨時為市民提供服務
他認為,原車胎公園佔地面積較大,周邊又有較多高層住宅及學校,再建設高樓大廈只會進一步加大該區的居住密度,市民期盼該區興建1個綜合性市政設施由來已久,當中包括休憩區域、綜合運動設施等。氹仔雖有運動場、中央公園等設施,但遠遠滿足不了當區市民需求。當區居民主要為年輕家庭,對體育運動設施需求較大,而有關地段正正位於氹仔市中心,若可參照望廈體育館以立體方式設計,興建羽毛球場、小規模溜冰場、足球設施等,並錯位發展氹仔較缺乏的壁球場、籃球場,以及幼童、長者的休憩設施等,相信可滿足一部分居民的需求。
被問及原車胎公園短期用途,吳鴻祺建議盡早平整場地,簡單鋪設草皮,及設置簡單可重複使用、方便拆卸的設施,如運動健身設施等,從而更好利用現有土地資源,讓土地臨時為市民提供服務,「先用住先,點都好過而家擺住喺度養蚊」。
在車胎公園之前,特區政府曾計劃在「澳門蛋」建設溜冰場,但原設計用途未包括冰上運動,故沒有條件設置溜冰場。澳門唯一溜冰場─佳景溜冰場近1年的維修,市民及運動員要溜冰只能前往內地。吳鴻祺表示,氹仔市中心、路氹連接區、路環等有較多已回收的國有土地,亦有不少用地有條件興建溜冰場,但澳門是否一定要興建國際標準的溜冰場,仍需要清晰定位其意向人群為大眾體育抑或專業運動員培訓?若為專業培訓,運動員數量又能否支撐維持場地使用量?相信都需要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