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善堂氹仔中醫診所藥局喬遷擴服務

257

  【本報訊】同善堂氹仔中醫綜合診所及氹仔藥局中藥房喬遷啟用儀式昨日舉行,新址空間面積較過去擴大約4倍,除設有中醫內科和針灸科,還新增設物理治療科目。同善堂值理會主席崔世平表示,同善堂開辦中醫藥服務已有1個世紀歷史,一直為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提供贈醫贈藥服務,未來同善堂會繼續傳承「同心濟世,善氣迎人」辦堂宗旨,共促慈善公益文化薪火相傳,期望新診所為離島區居民帶來更適切的服務。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藥物監督管理局局長蔡炳祥,同善堂本堂永遠榮譽主席許世元、會員大會主席崔世昌,以及崔世平等出席啟用儀式。

  新址面積大4倍服務更多市民

  崔世平致辭時表示,同善堂中醫藥服務一直受大眾市民歡迎,屬於重點關注的慈善服務。幾年前時任同善堂值理會主席,即是現任會員大會主席崔世昌有感離島區中醫及中藥服務不足,適時帶領同善堂開設第一個離島服務點。過去5年平均每月服務超過4300人次,為離島區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適切的免費初級護理服務。為進一步提升同善堂醫療保健服務的質和量,在弘揚「一基地」的國家號召和因應中醫中藥需求的發展趨勢,同善堂新一屆值理會決定將不敷使用的氹仔華寶中醫分診所和氹仔藥局,遷至現在的大中華廣場新址擴大服務。

  他又指,同善堂開辦中醫藥服務已有1個世紀歷史,屬於創堂之初就一直開展的常務工作,不分國籍,不論階層,同善堂醫護人員都為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提供贈醫贈藥服務。他強調,未來同善堂會繼續傳承「同心濟世,善氣迎人」辦堂宗旨,將社會「同心樂善」的中華慈善美德種子廣為傳播,共促慈善公益文化薪火相傳。

  羅奕龍表示,特區政府為貫徹國家中醫藥政策,落實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完善中醫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範中醫從業人員就業資格;成立中醫服務發展廳,負責本澳中醫領域的發展規劃、人才培養和服務質量,助力中醫服務高質量發展。同時,亦持續透過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加強與內地和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提升澳門中醫從業人員的國際視野、專業能力和臨床醫療水平。

  政府民間攜手推動中醫藥發展

  他又指,同善堂在100多年前成立伊始,便有向貧苦市民「贈醫送藥」善舉。上世紀五十年代,為適應醫療服務多元發展趨勢,同善堂陸續增設跌打科、針灸科和推行中醫中藥製劑等,提高中醫藥在澳門社會的認受性,也滿足澳門市民日益增長的中醫藥服務需求。他相信隨著這次喬遷,新址有比原址更大的面積,可為更多市民提供更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展望未來,在政府與民間醫療機構攜手努力下,澳門的中醫藥發展會踏上新台階,市民會獲得更適切的中醫藥服務。

  同善堂中醫綜合診所及同善堂氹仔藥局中藥房新址,設於氹仔孫逸仙博士大馬路中華廣場2樓B舖及A舖。遷至大中華廣場後,空間面積較過去氹仔華寶中醫分診所擴大約4倍,除設有中醫內科和針灸科,還新增設物理治療科目,中醫內科增加診室、針灸科擴大診室、增聘醫護人員等;同時,藥局就開設在旁邊,讓市民「執藥」更方便。而在遷至大中華廣場後,門口旁設有巴士站,往來診所交通更便利,冀為離島區市民帶來更有效率、更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