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區彩棠苑保障房動工 兌現「住有宜居」願景納入廣東造價改革試點

153

  【本報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彩棠苑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以下簡稱彩棠苑保障房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這是合作區首個採用市場計價的港澳造價管控創新項目,更被列入廣東省造價改革試點;項目用地面積3.3萬平方米,規劃興建7幢樓,建成可提供3000套1至4人間標準化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以解決合作區及澳門就業青年、人才等住屋困難,並配商業、社區和公共服務設施。經濟財政司司長、合作區執委會主任李偉農指出:該項目是完善合作區住房保障體系、兌現「住有宜居」願景,當局會向符合條件居民提供成本較低的住房保障。

  提供3千套1至4人間租賃住房

  行政長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委會主任賀一誠,李偉農,省委橫琴工委副書記、省橫琴辦主任、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聶新平,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省委橫琴工委委員、省橫琴辦副主任葉真,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蘇崑,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局長張國基、行政事務局局長曹晉鋒、財政局局長王晨輝、統計局局長李志平,以及來自澳門相關機構、合作區執委會機構、項目相關建設單位代表出席開工奠基儀式。

  李偉農致辭時表示,成立3年來,合作區加快塑造琴澳一體化總體發展新格局,積極探索構建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彩棠苑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是完善合作區住房保障體系的有力舉措,是兌現合作區「住有宜居」願景的務實行動,將為更多符合條件的琴澳人群提供居住成本較低的住房保障。

  他說,希望各參建單位回應關切、不負重託,高品質建成彩棠苑保障房項目,為琴澳居民在橫琴書寫夢想、創造精彩增強支撐,為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注入新動能。

  張國基介紹彩棠苑保障房項目情況。他表示,該項目作為城規建局首個自建自管規模以上項目,歷經多輪研究論證,其規劃建設充分彰顯粵澳雙方在合作區堅持的「四共」體制特徵。項目將打造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和國家級綠色智慧科技型公共住房標桿,建成後可為琴澳多類群體提供總計3000套1人間至4人間的標準化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並配套商業、社區、公共服務等相關設施,將打造功能齊全、配套便利、舒適優居的綜合性公共住房社區。

  打造舒適綜合性公共住房社區

  項目承建單位中建科技董事長孫士東表示,將發揮企業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和一體化建造能力,舉全集團之力、優化資源調配,投入最先進技術、最新產品、最優秀團隊,竭力將彩棠苑保障房項目建成橫琴合作區保障性租賃住房標桿示範項目。

  據悉,彩棠苑保障房項目位於三疊泉路東側、橫琴大道南側、三塘村西側、大橫琴山北側,項目用地面積約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4萬平方米,容積率為4.75,規劃建設7幢樓,建成後可提供3000套50平方米左右標準化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可提供單人間、雙人、3人和4人間 4 種戶型,解決合作區以及澳門就業的新市民、青年人和各類人才等群體住房困難,並配套商業、社區、公共服務等設施,以及公車首末站、人防地下車庫和其他輔助設備用房等,滿足不同居住群體的需求,打造功能齊全、配套便利、安居舒適的綜合性公共住房社區。

  同時,項目結合建築工業化發展要求,採用裝配式建築體系並同時具有多項技術亮點,項目克服技術難點,把結構剪力牆體納入裝配飾構建範圍,採用具有專利技術的預製雙翼剪力牆體,最大施工高度接近100米,並以裝配率76%的AA級為目標進行工程建設,將打造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和國家級綠色智慧科技型公共住房標桿。

  此外,彩棠苑保障房是合作區首個採用市場計價的港澳造價管控創新項目,被列入廣東省造價改革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