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內地善用科技助恆常防疫

357

  【本報訊】「鞏固期」今進入第五日,重點人群、重點區域人群、外出工作人群都要做不同頻次的核酸檢測,市面逐漸復工復業,如何科學防控,同時,更加便利市民配合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立法議員梁孫旭冀通過科技手段簡化監測健康碼狀況流程,打擊黑工、非法逗留;另外,他倡議增加核檢站臨時工作崗位,以工代賑。

  梁孫旭總結說,全民核檢計劃已做了13輪,政府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流程,如縮短採樣時間、增加採樣站點、啟動流動核檢車等,看到不斷進步和優化服務,至今整體流程與鄰近地區不遑多讓。

  健康碼結合乘車碼減司機工作量

  澳門進入「鞏固期」,相信防疫恆常化是未來一段時間大趨勢。梁孫旭表示,目前搭乘巴士需出示健康碼,若切回Mpay掃碼付款容易拖慢上車流程。他建議參考內地做法建立乘車碼,利用科技手段將電子支付與健康碼相結合,若健康碼並非綠碼,可直接在乘車碼體現,並在掃碼時有聲響提醒,減少司機工作量,不用向每個乘客都檢查健康碼。另外,通過內部系統手段,有利更容易監管「盜碼乘車」的情況,對打擊黑工、紅黃碼乘車等問題都有幫助。

  另外,僱員亦需向僱主出示核酸檢測記錄,若公司要逐個員工檢查,費時費力,亦容易有漏網之魚。他說,內地已推出團體碼,如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都可申請,並將個人核檢記錄與團體碼掛鈎,匯流入中央系統。透過團體碼的提醒功能,當員工的健康碼出現變化,可以即時發出提示,企業可以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配合防疫管理,也可減輕居民負擔。

  加強巡查堵漏洞增臨時工紓失業

  梁孫旭又指,高頻次全民核檢有助發現社區內的潛在個案,及早防控防治。但如非法入境、逾期逗留、黑工等人士不會參與全民核檢,難以監管,便會成為漏網之魚。

  他又指,近期有居民發現黑沙環一帶有「流鶯」招攬客人,對社區安全、衛生構成影響,因此,他建議通過優化電腦技術監測、加強巡查,堵塞社區中潛在的防疫漏洞。

  儘管首個百億經援將於8月上旬發放,政府又推出臨時失業支援,但梁孫旭稱,受疫情影響,不少僱主自身難保,更難以招工請人,他建議政府繼續增加防疫或其他日常工作的短期臨時崗位,以工代賑減輕澳門失業問題。他表示,抗疫期間,公務員超時工作增加了近18%,公務員加班嚴重,若能增加臨時工作崗位,既減輕公務員負擔,又可增加就業機會。

  每區增設核檢站方便市民亦分流

  「鞏固期」內仍有近30萬人需要做核酸檢測,但核檢站取消深夜時段,困擾部分24小時工作制的人群。梁孫旭表示,可對市民需求做檢視,必要時可在部分區域設立24小時核檢站點,但不宜「遍地開花」,避免浪費資源。

  他指,目前澳門核檢站點較多,還增加了流動採樣車和臨時採樣點,將採樣點分散在澳門各區,居民選擇較多,有利分散人流,加快居民核檢流程。雖會出現核檢站工作人員多於採樣市民的情況,但恰恰因為這樣的「鬆動」,方便居民的同時,也避免了核檢站內「人逼人」。他續指,政府應繼續檢視是否每個區內都有方便快捷的採樣點,方便市民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