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扶持中小微企廣開就業門路

124

  【本報訊】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崔世平、蕭志偉、容永恩、吳小麗、林笑雲,就完善機制推進「穩就業」工作常態化發展作聯署建議,他們建議內地要優化產業政策,廣開就業門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注重解決青年失業率偏高問題等。

  他們表示,今年在國內外局勢不確定因素較多,疫情依然持續,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大背景下,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和複雜性仍不容忽視。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方針,「穩就業」任務艱巨。要廣開就業門路,注重拓展新就業形態,完善新業態的就業環境,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以及就業困難群體的扶持幫助力度,還要充分發揮就業促進和保障機制的作用,大力推進「穩就業」機制向常態化發展。

  就此,他們提出以下建議:一、優化產業政策,廣開就業門路。相關部門在勞動用工管理或者就業政策上,要順應產業發展方向,站在科技發展前沿,積極更新觀念,與國家的產業政策相配合,廣開就業門路,為新業態發展以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較為寬鬆的用工條件,也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靈活便利的就業創業機會。

  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家依然需要增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將穩就業和穩企業有機結合起來,採取綜合舉措並精準施策,努力幫助暫時處於經營困境中的企業度過難關,避免出現企業關閉潮和由此帶來的失業潮。

  向就業困難群體提供精準輔助

  三、注重解決青年失業率偏高問題。建議有關部門採取相應對策。包括但不限於優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機制,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開闢合適的向上提升通道等等。

  四、為待崗轉崗的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更精準的社會幫助。由於企業關停、轉型、裁員、周期性或者臨時性用工,以及員工自身選擇等原因,處於暫時性失業狀態,需要轉崗的勞動者為數不少。如何更好的幫助這些群體度過難關並盡快重新就業,也是穩就業中不容忽略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