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養老提振生產力迎高齡社會 學者指遲婚晚育少子 勢加劇未來撫養壓力

389

  【本報訊】統計局日前公布2021人口普查詳細結果,當中提到澳門人口老化持續,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較2011年大幅增加107.2%。昨在《澳門講場》,有學者指10年後澳門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本澳需要更前瞻的人口及養老政策,促請政府應更有針對性處理澳門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的一系列措施。亦有學者指,遲婚晚育或少子化加劇,即使未來政府出台的生育政策成功,撫養壓力亦可能加劇,應關注經濟如何成功轉型及提高青壯年收入和提升生產力。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邀請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陳建新,探討人口普查詳細結果。

  林玉鳳表示,新一期人口統計結果與10年前相比,澳門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總人口的12.1%,較10年前上升4.9%。她指按數據推算及參考數值所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佔7%屬高齡化社會、14%屬高齡社會、20%屬超高齡化社會,澳門10年前至今已屬於高齡化社會,現時更接近高齡社會。

  長幼兩端增加 照顧壓力加大

  她續說,雖然本澳與一些發展快的國家及地區比較,老化問題不算太嚴重,但以5%的增長速度推算,10年後澳門一定達到高齡社會,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是次人口普查揭示重大問題,有關老人社區照顧設施及整體政策是否有需要調整,政府應更有針對性處理澳門即將進入高齡社會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長者需要或就業等。

  林玉鳳又提到,除人口老化值得關注外,撫養比例也值得關注。

  10年前撫養比例總體為23.7,2021年比例則為36.3,即每100人要撫養36.3人。報告亦顯示長幼兩端人口增加,青壯年人口減少,反映未來長幼照顧壓力較大。另外,報告指路氹人口增幅多,惟相關交通配套及社會設施仍未足夠,她建議政府可從城市規劃著手處理,做好城規、社會及教學設施等配套。

  陳建新認為,報告反映本澳人口增速放緩,住戶規模持續縮小,或會弱化家庭照顧及支援弱勢功能;另外,本澳老年人口平均較10年前長壽,遲婚晚育或導致少子化加劇,即使未來政府出台的生育政策成功,撫養壓力亦可能會加劇。他又認為,澳門未來4大產業朝知識型經濟方向發展,應關注經濟如何成功轉型,以及提高青壯年收入和提升生產力。

  結合人口預測 調整配套設施

  另外,節目期間,不少聽眾關注本澳未來養老政策及長者醫療等。統計局透過節目稱,下半年將公布澳門人口預測報告,當局近期公布的人口普查詳細報告顯示,本澳老年人口為12.1%,老化情況將持續。

  林玉鳳建議政府應針對不同長者,例如樂齡長者或醫療方面需求大的長者,結合人口預測報告,針對性調整包括長者、教育、社區等配套設施。

  陳建新認為,本澳正邁向超高齡社會,加上住戶規模縮小,本澳需要更前瞻的人口及養老政策。他又稱,澳門屬微型經濟體,難以做到如內地一、二線城市或香港般具規模醫療服務,認同醫療政策以「預防優先」,尤其針對長者基本醫療及社會服務全面覆蓋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