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趨升政府無意放寬樓按

417

  【本報訊】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疫情對澳門經濟造成嚴重衝擊,經濟下行風險明顯增加,隨著環球中央銀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本地銀行按揭利率上行壓力明顯增加,如現時放寬樓宇按揭措施,市民的按揭貸款總額和每月供款金額將會加大,既加重市民供款壓力,亦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故現階段暫時未有調整計劃。

  議員葉兆佳提出口頭質詢關注樓市調控措施,面對現時疫下經濟下滑、利率周期轉變、失業率上升等疊加影響,樓市成交跌至谷底,買賣交易大幅萎縮,他促請政府因應形勢改變,有序「減辣」或「撤辣」,如放寬樓按指引、調整房地產相關印花稅等,讓樓市回歸自由市場調節,擴大需求端,防範樓價過度下跌的風險擴大。

  供樓呈財務壓力 置業要量力而為

  李偉農引述數據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有3867宗個案正使用銀行的「還息但暫停還本」安排,涉及金額達322.4億澳門元,反映有相當部分借貸客戶面臨財務壓力。可見疫情帶來的經濟不景令居民收入減少,更加凸顯按揭供款家庭的財務壓力。他強調,特區政府對政策的檢視是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必須保障居民對安居置業的基本需求,避免出現樓價與居民收入及購買能力脫節的情況,並且確保置業居民資產及本地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

  他續稱,2017年進一步收緊「非首次置業澳門居民」及「非澳門居民」物業按揭貸款成數上限,措施至今發揮作用,至少確保現時避免出現負資產,對金融穩定產生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樓價平均每平方呎呎價為9167元,約相當於2016至2017年的樓價水平。他重申政府要保障居民的住屋需求,同時要確保金融穩定,不能單一角度看待問題,亦不能輕率做決定,要配合澳門整體房屋政策和細緻評估整體經濟,呼籲置業人士量力而為。

  銀行韌性仍較高 有防負資產壓力

  金管局主席陳守信補充指,局方推出宏觀審慎措施,目標是要維護金融穩定,在推出多輪限制樓按成數措施下,當前銀行具備較強韌性。當局持續為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觀察包括樓價轉變對銀行營運有何影響等,最近測試顯示銀行韌性仍較高。從銀行的樓宇按揭拖欠比率也反映,雖然整體宏觀經濟疲弱,但按揭貸款拖欠比率處於0.4%的較低水平,負資產有8.7億元,相對2370億元未償還住宅按揭貸款,大部分負資產是因按揭成數較高引致。綜合整體情況,顯示政府按揭成數措施,有效防範樓市調整時銀行負資產不還貸款的上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