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預測來勢洶洶的颱風「馬鞍」昨早在西面160公里掠過本澳,惟未見帶來狂風暴雨;氣象局前日發出橙色風暴潮信號,預料低窪地區有0.8至1.2米水浸亦未有出現,僅昨早內港南出現輕微水浸,其後亦迅速退去。氣象局昨早11時改掛3號風球,至傍晚6時30分所有風球除下。對於「馬鞍」威力未如預期,氣象局解釋指,因其整體路徑與登陸位置比預期更偏向西方,且風暴潮最大增水時間與天文潮高位明顯錯峰,兩項消減因素影響,導致水浸情況沒有預期嚴重。
氣象局前晚8時發出橙色風暴潮警告,民防行動中心隨即宣布進入即時預防狀態,及啟動「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隨後氣象局於10時30分改掛8號風球。
由海關、治安警察局、司法警察局、消防局和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組成疏散撤離隊伍,有序展開撤離行動,期間實地排查8730戶,撤離2514人;是次撤離行動共有285戶,438人沒有撤離。民防行動中心昨總結時指出:經各疏散撤離部門評估,他們身處的位置是安全的,儘管如此,各疏散撤離部門仍然派駐人員在附近巡邏,確保他們的安全。
內港南一帶出現輕微水浸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民防架構啟動期間到達民防行動中心,與民防架構部門領導及主管舉行工作會議,聽取民防架構各部門應對颱風「馬鞍」的工作匯報,以及撤離行動的計劃部署,指示各個部門須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及後,在保安司司長、聯合行動指揮官黃少澤,警察總局局長、輔助聯合行動指揮官梁文昌,澳門海關關長黃文忠等陪同下巡視民防行動中心,了解撤離行動的工作情況。
「馬鞍」昨早靠近本澳,惟昨早僅內港南一帶出現輕微水浸,其中比厘喇馬忌士街水深及小腿,部分路段一度需要封閉。至昨早9時許,水位完全退去,封鎖的道路隨即解封,而在8號風球懸掛期間,本澳未見狂風暴雨。隨著「馬鞍」逐漸遠離本澳,氣象局於昨早11時改掛3號風球,3條跨海大橋及蓮花大橋於上午11時重新開啟,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在所有車輛離開後關閉,橫琴口岸亦於上午11時恢復辦理出入境手續,至傍晚6時30分氣象局除下所有風球。
民防行動中心宣布解除即時預防狀態,事故統計方面,民防行動中心共錄得5宗事故報告,當中包括樹木倒塌1宗、石屎剝落1宗、窗戶墜落2宗及海上分隔帶損毀事件1宗,期間並未有接獲因風暴潮或颱風而引致的受傷個案。
雲雨帶結構不對稱降雨少
黃少澤總結是次應對颱風及風暴潮的工作時表示,民防架構成員高效協調、通力合作,做到及早預警,令市民能早有準備,加上市民充分理解和積極配合,使各項防災措施得以有效落實。他並感謝前線人員辛勤努力、民防架構同事堅守崗位,以及市民大眾對各項措施的理解和配合。
就是次颱風「馬鞍」威力未如預期,氣象局表示,8號風球懸掛期間,3條大橋的最大10分鐘平均風速普遍錄得8至9級,最大陣風達10級。氣象局又指,一般而言,在本澳以西登陸(西登)的熱帶氣旋,對本澳帶來之影響,會較於本澳以東登陸(東登)的明顯。然而,「馬鞍」在移近廣東沿岸過程中,雖然增強至颱風級別(12級),但由於南海北部垂直風切較大,加上「馬鞍」東北側受較乾之氣流影響,使得其東北側的雲雨帶發展受限,主要強雨帶集中其南側,而本澳位處其北側,因雲雨帶結構不對稱,截至昨日上午11時,8號風球期間,本澳各區普遍只錄得約10毫米積累雨量。
風暴潮增水與天文潮錯鋒
就風暴潮水浸不如預期嚴重,氣象局解釋指,參考前日下午2時的風暴潮預報模式,大部分輸出結果均顯示,「馬鞍」在昨日早上會引起水浸且有機會達到橙色風暴潮水平;同時,局方曾提及,強烈熱帶風暴級別或以上的熱帶氣旋,若在天文潮高位時段,於本澳以西200公里內掠過,有機會造成最高超過1至1.5米的水浸。然而,雖然「馬鞍」最終增強至颱風級別,並於本澳以西約160公里範圍掠過,但由於其移動速度較預期快,且整體路徑與登陸位置比預期更偏西方,影響了風暴潮增水強度,也使得風暴潮最大增水時間與天文潮高位明顯錯峰,兩項消減因素影響之下,導致昨日早上水浸情況沒有預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