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持續近3年,不少人都受影響,但竟有經營者為保住店舖不斷借錢苦苦支撐,借無可借無計可施下,女事主竟然「下海」。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兼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勝文最近收到求助個案,有企業經營者為保多年心血繼續經營,以及為免僱員失業,結果愈虧愈多,債台高築,欠下百萬鉅債,竟想出上述下策以求還清欠款,可謂疫情下一幕社會悲歌!
高勝文表示,早前在社交媒體上有陌生女子向他借錢,經過朋友轉介得知,對方經營的生意與博彩高度相關,自從疫情爆發後,出入境限制,訪澳旅客銳減,她的客戶斷崖式下跌九成,每月虧損近30萬元。本想著抗疫「最後1里路」很快走完,又為了保住經營多年的心血和員工飯碗,於是她向政府申請經濟援助,但同時被要求店舖1年內不能結業。
無奈的是,澳門經濟遲遲沒有恢復,政府的補助又只夠稍緩一兩個月燃眉之急,儘管該求助人用盡各種方式,如和員工商議放無薪假、請兼職、減少營業時間、自己頂班等各種方式節省開支,但在缺乏遊客大環境,以及每月舖租、人工等30多萬的固定開支,該女子的店舖卻愈經營愈虧損,目前負債逾百萬,且店舖每月虧損持續,就算能應聘到一份普通工作,也遠不可能還清債務。逼於無奈女事主選擇下策以期賺取營商資金。
據高勝文轉述,求助人沒有存錢習慣,從前經濟環境好,都是賺多少花多少,外人看來擁有幾間店舖家大業大,十分風光,豈料疫情降臨,她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面臨每月逾30萬的基本開支,完全吃不消。雖然男友願意為她承擔一部分債項,但距離還清仍遙遙無期。高勝文接到個案,勸喻事主另覓出路時,她坦言「身陷『絕境』真的沒有辦法了!」
社會問題浮現 須推有效政策
高勝文表示,回歸以來,特區一直以旅遊博彩業為主,產業卻從多元趨向單一,也為經濟發展埋下危機。同時,博彩業高速發展也為澳門帶來負面影響,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分化、環境污染、犯罪率增加、土地資源不足、人口擁擠、房價高企、勞動力供給不足、中小企業經營成本加重等問題,增加社會成本。他指出:僱員在疫情下還能省吃儉用,但一些企業可能一下子欠債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據他所知,上述求助個案並非孤例,憂慮持續下去,賣淫者增加衍生的社會問題,後果不堪設想,認為政府有必要推出積極有效恢復經濟政策。
他直指,社會出現「賣淫還債」例子,歸根究柢,疫情下扶持中小企借貸政策有多少迴旋餘地,便會變相產生很大問題。政府有意推動產業轉型,但沒有提前進行人力資源的培訓與有效政策支持,以及缺乏對相關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幫助,結果賭業一夜之間迅速滑落,連帶相關行業受到重創,但新產業又未發展起來,產業轉型面臨著「兩頭不到岸」困局,最終受影響的是居民和商戶。他認為,澳門要發展新興產業,減少賭業比例,不能一蹴而就,產業轉型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必須做好前瞻規劃,並制訂行之有效的政策。
另外,澳門不能再單一依靠內地客源,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限制博彩「一業獨大」的同時,特區政府更應通過「歷史文化優勢」打造非博彩元素,吸引國內外旅客來澳旅遊,和世界各地簽訂旅遊協議,以及爭取正常及放寬通關,才能真正緩解當前經濟困境。